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1.1.1 胰酶自身消化学说 | 第16页 |
1.1.2 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 | 第16-17页 |
1.1.3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第17-18页 |
1.2 Toll样受体在SAP中的重要作用 | 第18-21页 |
1.2.1 Toll样受体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 第20-21页 |
1.2.2 TLR4在SAP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页 |
1.3 血液透析滤过在治疗SAP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1.3.1 血液透析滤过的原理 | 第22页 |
1.3.2 血液透析滤过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1.4 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 | 第23-30页 |
1.4.1 血清淀粉酶 | 第23-24页 |
1.4.2 血清脂肪酶 | 第24-25页 |
1.4.3 超敏C反应蛋白 | 第25-26页 |
1.4.4 TNF-α | 第26页 |
1.4.5 IL-1β | 第26-27页 |
1.4.6 IL-10 | 第27页 |
1.4.7 降钙素原 | 第27-28页 |
1.4.8 IL-6 | 第28-29页 |
1.4.9 IL-8 | 第29-30页 |
第二章 CVVHDF对TLR4、mCD14、IL-1β、TNF-α等mRNA的影响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3.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1页 |
2.3.3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2.4.1 一般资料 | 第32-33页 |
2.4.2 治疗方法 | 第33页 |
2.4.2.1 常规治疗方法 | 第33页 |
2.4.2.2 血液滤过方法 | 第33页 |
2.4.3 血液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3-34页 |
2.4.4 血液样品mRNA提取 | 第34-35页 |
2.4.5 检测RNA质量 | 第35页 |
2.4.6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35-36页 |
2.4.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6-38页 |
2.4.8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8-42页 |
2.5.1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降低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 | 第38-41页 |
2.5.1.1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后IL-1β、TNF-α mRNA表达变化 | 第38-39页 |
2.5.1.2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降低TLR4信号的表达 | 第39-41页 |
2.5.2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增强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 | 第41-42页 |
2.6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CVVHDF后临床指标LIPA、hs-CRP、PCT等与TLR4变化的比较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44-45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3.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45页 |
3.3.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3.4.1 一般资料 | 第46页 |
3.4.2 治疗方法 | 第46-47页 |
3.4.2.1 常规治疗方法 | 第46页 |
3.4.2.2 血液滤过方法 | 第46-47页 |
3.4.3 血液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47页 |
3.4.4 血液样品mRNA提取 | 第47-48页 |
3.4.5 检测RNA质量 | 第48页 |
3.4.6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48-49页 |
3.4.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3.4.8 统计学分析 | 第50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50-56页 |
3.5.1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TLR4与APACHE Ⅱ变化比较 | 第51-52页 |
3.5.2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之后TLR4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比较 | 第52-53页 |
3.5.3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之后TLR4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比较 | 第53-54页 |
3.5.4 CVVHDF滤过之后TLR4和血清LIPA和AMY的变化比较 | 第54-56页 |
3.6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4.1 讨论 | 第58-59页 |
4.1.1 CVVHDF对TLR4信号通路影响 | 第58-59页 |
4.1.2 CVVHDF对TLR4影响变化与临床指标变化的相关性 | 第59页 |
4.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