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汤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1.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1.5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14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15-16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第17-21页 |
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2.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8-2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1-31页 |
1.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 | 第21-24页 |
1.1 病名 | 第21页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1.3 中医治疗 | 第22-24页 |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27页 |
2.1 基本概述 | 第24-25页 |
2.2 现代医学的治疗 | 第25-27页 |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组方依据、药物研究 | 第27-31页 |
3.1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组方依据 | 第27-29页 |
3.2 药物现代研究 | 第29-31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五部分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附表 一 | 第37-38页 |
附表 二 | 第38-39页 |
附表 三 | 第39-40页 |
附表 四 | 第40-41页 |
附表 五 | 第41-43页 |
附表 六 | 第43-44页 |
附综述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的中西医认识 | 第4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