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多煤层卸压开采应力—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煤岩体加载力学特征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围岩采动应力及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覆岩采动裂隙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第22-30页 |
2.1 煤层赋存特征 | 第22-23页 |
2.1.1 煤层产状及相关物理特征 | 第22页 |
2.1.2 煤层赋存条件 | 第22-23页 |
2.1.3 A、B组煤综合柱状 | 第23页 |
2.2 煤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 第23-28页 |
2.2.1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23-24页 |
2.2.2 试验过程 | 第24-26页 |
2.2.3 试验结果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多煤层卸压开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 第30-56页 |
3.1 模型构建 | 第30-36页 |
3.1.1 试验平台 | 第30页 |
3.1.2 相似比确定及配比材料用量 | 第30-32页 |
3.1.3 加载方式 | 第32-33页 |
3.1.4 测站(测点)布置及仪器设备 | 第33-36页 |
3.1.5 模型制作及开采方案 | 第36页 |
3.2 位移演化特征分析 | 第36-42页 |
3.2.1 A3煤开采 | 第36-39页 |
3.2.2 B6煤开采 | 第39-40页 |
3.2.3 B7煤开采 | 第40-42页 |
3.3 应力演化特征分析 | 第42-46页 |
3.3.1 A3煤开采 | 第43-44页 |
3.3.2 B6煤开采 | 第44-45页 |
3.3.3 B7煤开采 | 第45-46页 |
3.4 裂隙演化特征分析 | 第46-53页 |
3.4.1 A3煤开采 | 第46-49页 |
3.4.2 B6煤开采 | 第49-51页 |
3.4.3 B7煤开采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4 多煤层卸压开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 第56-76页 |
4.1 模拟软件的介绍 | 第56-57页 |
4.1.1 FLAC3D软件介绍 | 第56页 |
4.1.2 UDEC软件介绍 | 第56页 |
4.1.3 Tecplot软件介绍 | 第56页 |
4.1.4 Surfer软件介绍 | 第56-57页 |
4.2 数值模型构建 | 第57-58页 |
4.3 应力演化特征分析 | 第58-69页 |
4.3.1 A3煤开采 | 第58-61页 |
4.3.2 B6煤开采 | 第61-63页 |
4.3.3 B7煤开采 | 第63-65页 |
4.3.4 A1煤开采 | 第65-69页 |
4.4 裂隙演化特征分析 | 第69-74页 |
4.4.1 A3煤开采 | 第69-71页 |
4.4.2 B6煤开采 | 第71-72页 |
4.4.3 B7煤开采 | 第72-73页 |
4.4.4 A1煤开采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远距离多煤层卸压开采应力-裂隙场演化规律分析 | 第76-88页 |
5.1 单层煤卸压开采 | 第76-82页 |
5.1.1 应力演化特征分析 | 第76-78页 |
5.1.2 裂隙演化特征分析 | 第78-80页 |
5.1.3 覆岩垮落角演化特征分析 | 第80-82页 |
5.2 多层煤卸压开采 | 第82-85页 |
5.2.1 应力演化特征分析 | 第82-84页 |
5.2.2 裂隙演化特征分析 | 第84-85页 |
5.3 卸压效果分析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结论 | 第88-90页 |
6.1 要结论 | 第88-89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