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中国都市题材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轨迹 | 第10-16页 |
(一) 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被侮辱、被束缚的女性与意识逐渐觉醒的女性 | 第10-12页 |
(二) “十七年”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准男人”形象 | 第12-13页 |
(三) 新时期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寻找自我的女性形象 | 第13-15页 |
(四) 九十年代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消费对象的女性 | 第15-16页 |
二、新世纪都市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第16-29页 |
(一) 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思想,性别歧视的观念依然存在 | 第17-22页 |
1. 默默奉献型 | 第18-20页 |
2. 忍辱屈从型 | 第20-21页 |
3. 极端复仇型 | 第21-22页 |
(二) 女性意识的勃发 | 第22-25页 |
1. 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女性话语权的进一步掌握 | 第22-24页 |
2. 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 第24-25页 |
3. 对男权文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解构、颠覆 | 第25页 |
(三) 大众消费的对象 | 第25-29页 |
三、新世纪都市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事业观、爱情观与家庭观 | 第29-36页 |
(一) 新世纪女性的事业观 | 第29-31页 |
(二) 新世纪女性的爱情观 | 第31-33页 |
(三) 新世纪女性的家庭观 | 第33-36页 |
四、新世纪都市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 | 第36-46页 |
(一) 视角的不同 | 第36-39页 |
1. 男性导演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第36-38页 |
2. 女性导演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第38-39页 |
(二) 叙述者话语 | 第39-41页 |
1. 独白 | 第39-40页 |
2. 旁白 | 第40-41页 |
3. 对白 | 第41页 |
(三) 叙事结构 | 第41-46页 |
1. 人物关系设置 | 第41-42页 |
2. 分段讲故事 | 第42-44页 |
3. 以女性的心理为线索结构全片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