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及其在冶金分析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s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0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简介第12-18页
        1.2.1 概况第12-13页
        1.2.2 基本原理第13-15页
        1.2.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装置及实验参数第15-16页
        1.2.4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优势与不足第16-17页
        1.2.5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应用第17-18页
    1.3 化学计量学在LIBS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第18-26页
        1.3.1 光谱预处理第18-20页
        1.3.2 定性分析第20-24页
        1.3.3 定量分析第24-26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6-29页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6-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LIBS技术结合RFR算法用于钢铁多元素同时分析第40-56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2.2.1 实验装置第41页
        2.2.2 钢铁样品与LIBS测量第41-42页
        2.2.3 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第42-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2.3.1 实验条件优化第44-46页
        2.3.2 LIBS数据和光谱归一化第46-47页
        2.3.3 基于RFR的钢铁多元素校正模型第47-49页
        2.3.4 钢铁多元素RFR校正模型的验证第49-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第三章 LIBS技术结合LS-SVM算法用于炉渣主要成分同时分析第56-68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3.2.1 实验装置第57页
        3.2.2 炉渣样品与LIBS测量第57页
        3.2.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第57-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3.3.1 炉渣的LIBS光谱解析第60-61页
        3.3.2 基于PLS和LSSVM校正模型的构建与内部验证第61-64页
        3.3.3 基于PLS和LSSVM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四章 随机森林结合LIBS用于钢铁牌号识别第68-81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4.2.1 实验装置第69页
        4.2.2 钢铁样品与LIBS测量第69-71页
        4.2.3 随机森林算法第71-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4.3.1 随机森林训练模型的建立第72-75页
        4.3.2 随机森林泛化能力的验证第75-76页
        4.3.3 随机森林预测能力的验证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第五章 基于变量重要性的随机森林用于炉渣识别第81-92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5.2.1 实验装置第82页
        5.2.2 炉渣样品与LIBS测量第82页
        5.2.3 随机森林第82-8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4-88页
        5.3.1 三类炉渣的LIBS光谱第84-85页
        5.3.2 不同预处理方法和输入变量对RF建模的影响第85-87页
        5.3.3 基于变量重要性的随机森林对炉渣进行分类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六章 LS-SVM结合LIBS用于工业炉渣分类第92-100页
    6.1 引言第92-9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6.2.1 实验装置第93页
        6.2.2 炉渣样品与LIBS测量第93-9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6.3.1 不同变量提取方法对LSSVM分类模型的影响第94-96页
        6.3.2 基于Fast-ICA-LSSVM用于炉渣样品分类第96页
    6.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3页
    1、全文总结第100-101页
    2、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01-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偏振态可调及石墨烯调Q、锁模柱矢量光研究
下一篇:三峡库区反倾层状内嵌岩梁式岩质岸坡失稳机理和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