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3.3 课题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15-17页 |
2.汉民族丧葬习俗与寿衣文化概述 | 第17-21页 |
2.1 汉民族丧葬习俗简述 | 第17-18页 |
2.2 当代中原地区汉民族丧葬习俗 | 第18页 |
2.3 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文化习俗 | 第18-19页 |
2.4 汉民族寿衣的概述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3.松鹤纹样概述 | 第21-41页 |
3.1 鹤纹样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30页 |
3.1.1 文化背景 | 第21-22页 |
3.1.2 历史发展与演变 | 第22-26页 |
3.1.3 古代墓室中的鹤纹样 | 第26-30页 |
3.2 松鹤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 | 第30-36页 |
3.2.1 结构形式分析 | 第30-33页 |
3.2.2 美学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3.2.3 文化寓意分析 | 第34-36页 |
3.3 松鹤纹样的民俗性分析 | 第36-37页 |
3.3.1 民俗特点分析 | 第36页 |
3.3.2 民俗心理分析 | 第36-37页 |
3.4 松鹤纹样的艺术载体及表现形式分析 | 第37-40页 |
3.4.1 在传统纺织品中的体现 | 第37页 |
3.4.2 在传统绘画中的体现 | 第37-38页 |
3.4.3 在传统工艺品中的体现 | 第38-39页 |
3.4.4 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的设计现状与调研分析 | 第41-56页 |
4.1 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设计的概述 | 第41-45页 |
4.1.1 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设计的概念 | 第41页 |
4.1.2 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设计的特征 | 第41页 |
4.1.3 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设计的表现方式 | 第41-45页 |
4.2 传统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45-47页 |
4.2.1 传统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现状分析 | 第45-46页 |
4.2.2 传统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发展趋势 | 第46-47页 |
4.3 汉民族寿衣品牌案例分析 | 第47-49页 |
4.4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4.4.1 对松鹤纹样文化价值传承的必然性 | 第49-50页 |
4.4.2 满足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的市场需求 | 第50页 |
4.4.3 汉民族寿衣影响力和深层价值理念的提升 | 第50页 |
4.5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市场调研与分析 | 第50-54页 |
4.5.1 调研前期准备 | 第50-51页 |
4.5.2 调研分析 | 第51-54页 |
4.5.3 调研总结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设计应用 | 第56-74页 |
5.1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设计原则 | 第56-58页 |
5.1.1 文化性原则 | 第56-57页 |
5.1.2 绿色设计原则 | 第57页 |
5.1.3 民族性设计原则 | 第57页 |
5.1.4 协调性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5.2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设计方法 | 第58-63页 |
5.2.1 纹样的提取与应用 | 第58-60页 |
5.2.2 纹样装饰形态的再设计 | 第60-62页 |
5.2.3 服饰工艺面料的再创新 | 第62-63页 |
5.2.4 寿衣吉祥寓意的丰富与提升 | 第63页 |
5.3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设计实践 | 第63-72页 |
5.3.1 设计理念 | 第63-64页 |
5.3.2 松鹤纹样在中原地区汉民族寿衣中的系列设计方案 | 第64-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页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一)图片来源 | 第78-82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82-84页 |
附录:(三)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和获奖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