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公交扒窃犯罪的概述 | 第12-15页 |
(一)公交的范围 | 第12-13页 |
(二)公交扒窃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15页 |
二、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 第15-24页 |
(一)犯罪的团伙化、职业化 | 第15-17页 |
(二)侵占财产为犯罪目的 | 第17-19页 |
(三)流窜作案比例上升 | 第19页 |
(四)犯罪的智能化、专业化 | 第19-20页 |
(五)聋哑人再犯罪者居多 | 第20-21页 |
(六)低龄化聋哑人犯罪增加 | 第21页 |
(七)女性聋哑人犯罪增多 | 第21-24页 |
三、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主要原因 | 第24-33页 |
(一)生理缺陷对其犯罪心理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教育功能弱化及教育制约因素的影响 | 第25-28页 |
(三)社会保障功能的缺失 | 第28-29页 |
(四)打击和侦破案件难度大 | 第29-30页 |
(五)被害人因素的影响 | 第30-31页 |
(六)司法现状的影响 | 第31-33页 |
四、惩治及预防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对策 | 第33-40页 |
(一)加强教育防控体系建设 | 第33-35页 |
(二)家庭因素的意义和作用 | 第35-36页 |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6-37页 |
(四)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 第37-38页 |
(五)加强反扒专业队伍建设 | 第38页 |
(六)完善法律保障与约束机制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