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三、本文思路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 | 第13-2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内容 | 第14-19页 |
一、物相层面的异化 | 第14-15页 |
二、主体活动层面的异化 | 第15-16页 |
三、人的本质层面的异化 | 第16-18页 |
四、人的总体层面的异化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异化劳动的扬弃途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伦理意蕴 | 第23-40页 |
第一节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 | 第23-26页 |
一、人的本质内涵 | 第23-25页 |
二、异化劳动对人的本质的扭曲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异化劳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26-31页 |
一、异化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窄化 | 第26-28页 |
二、异化劳动的扬弃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敞开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异化劳动与共产主义 | 第31-40页 |
一、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与人的问题 | 第31-34页 |
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 第34-36页 |
三、人本主义及人的问题的解答 | 第36-4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地位和现实启示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 第40-42页 |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伦理意蕴的现实启示 | 第42-50页 |
一、对当代人劳动价值观的批判和引导 | 第42-44页 |
二、对工作沦为获得休闲手段现象的批判 | 第44-47页 |
三、对人的发展完善的启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