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救助打捞行业特点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劳务派遣工 | 第18页 |
2.1.2 救捞系统工会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2.2.2 人际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救捞系统工会对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现状 | 第22-30页 |
3.1 救捞系统劳务派遣工管理概况 | 第22-24页 |
3.1.1 招聘情况 | 第22-23页 |
3.1.2 培训情况 | 第23页 |
3.1.3 绩效考核情况 | 第23-24页 |
3.1.4 激励情况 | 第24页 |
3.2 救捞系统工会在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方面的情况 | 第24-25页 |
3.3 救捞系统工会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工作的不足 | 第25-30页 |
3.3.1 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保障权受到侵害 | 第25-26页 |
3.3.2 劳务派遣工工作的平等权受到侵害 | 第26-27页 |
3.3.3 劳务派遣工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 第27-28页 |
3.3.4 劳务派遣工获得社会保险权受到侵害 | 第28页 |
3.3.5 劳务派遣工的职业保障权受到侵害 | 第28-29页 |
3.3.6 救捞行业特殊性造成劳务派遣工的风险公平权受到侵害 | 第29-30页 |
第4章 国内外工会进行劳务派遣工维权的经验借鉴 | 第30-38页 |
4.1 国外工会进行劳务派遣工维权的状况 | 第30-34页 |
4.1.1 国外工会对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概况 | 第30-32页 |
4.1.2 国外工会进行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经验 | 第32-34页 |
4.2 国内工会进行劳务派遣工维权的状况 | 第34-37页 |
4.2.1 国内工会对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概况 | 第34-35页 |
4.2.2 国内工会进行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经验 | 第35-37页 |
4.3 对救捞系统工会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救捞系统工会对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对策建议 | 第38-47页 |
5.1 发挥工会维护职能维护劳务派遣工劳动权 | 第38-40页 |
5.1.1 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工作归属感 | 第38-39页 |
5.1.2 依法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 第39-40页 |
5.2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维护劳务派遣工对单位事务的参与权 | 第40-42页 |
5.2.1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民主管理 | 第40-41页 |
5.2.2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 第41页 |
5.2.3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单位的民主监督 | 第41-42页 |
5.3 发挥工会建设职能维护劳务派遣工岗位建功的权利 | 第42-44页 |
5.3.1 引领劳务派遣工依法组建工会或加入工会 | 第42-43页 |
5.3.2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建设四型工会 | 第43-44页 |
5.3.3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改革和文化建设 | 第44页 |
5.3.4 引领劳务派遣工岗位建功 | 第44页 |
5.4 发挥工会教育职能维护劳务派遣工接受教育的权利 | 第44-47页 |
5.4.1 引领劳务派遣工参与劳动竞赛 | 第44-45页 |
5.4.2 引领劳务派遣工接受岗位再教育 | 第45页 |
5.4.3 引领劳务派遣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