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0-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2 概念界定第10-12页
        1.2.3 时间与空间限定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3 研究意义第14页
    1.4 既往研究第14-17页
        1.4.1 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第14-16页
        1.4.2 关于三线工业遗产的研究第16-17页
        1.4.3 关于单位(大院)空间形态的研究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5.1 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的方法第17-18页
        1.5.2 田野调察法第18-19页
        1.5.3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1.5.4 人物访谈法第19页
        1.5.5 整理归纳法第19-20页
    1.6 研究框架第20-21页
2 鄂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第21-45页
    2.1 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历程和成果第21-23页
        2.1.1 时代背景第21-22页
        2.1.2 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第22-23页
    2.2 鄂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概述第23-29页
        2.2.1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的历程第24-25页
        2.2.2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的成果第25-29页
    2.3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项目的分布特点第29-30页
        2.3.1 空间分布特点第29页
        2.3.2 产业分布特点第29-30页
    2.4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时期的城镇化进程第30-44页
        2.4.1 区域的总体发展第30-32页
        2.4.2 第二汽车制造厂对十堰市城市化的影响第32-40页
        2.4.3 襄阳市区的三线建设对襄阳市城市化的影响第40-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案例调查第45-81页
    3.1 遗存案例调查第45-78页
        3.1.1 襄阳市区的三线工业遗存第45-55页
        3.1.2 南漳县与宜城市的三线工业遗存第55-64页
        3.1.3 谷城县和老河口市的三线工业遗存第64-69页
        3.1.4 十堰市及其市域下的三线工业遗存第69-78页
    3.2 遗存现存状况总结第78-79页
    3.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4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聚落层面的形态分析第81-102页
    4.1 选址第81-86页
        4.1.1 宏观层面的选址特征第81-83页
        4.1.2 中观层面的选址特征第83-84页
        4.1.3 微观层面的选址特征第84-86页
    4.2 总体格局(Urban Tissue)第86-92页
        4.2.1 布局形态第86-89页
        4.2.2 功能形态第89-92页
    4.3 组团(Block)第92-97页
        4.3.1 公共服务用地第92-94页
        4.3.2 居住用地第94-96页
        4.3.3 生产用地第96-97页
    4.4 地块(Plot)第97-100页
        4.4.1 公共服务区第97-98页
        4.4.2 居住区第98-100页
        4.4.3 生产区第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建筑层面的形态特征第102-134页
    5.1 建筑(Building)第102-116页
        5.1.1 俱乐部第103-107页
        5.1.2 住宅第107-114页
        5.1.3 车间第114-116页
    5.2 内部空间(Room)第116-120页
        5.2.1 俱乐部第116-118页
        5.2.2 住宅第118-120页
    5.3 结构(Structure)第120-128页
        5.3.1 俱乐部第120-121页
        5.3.2 住宅第121-125页
        5.3.3 车间第125-128页
    5.4 材料(Material)第128-132页
        5.4.1 俱乐部第130-131页
        5.4.2 住宅第131-132页
        5.4.3 车间第132页
    5.5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6 结语第134-144页
    6.1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第134-135页
    6.2 鄂西北地区三线遗存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第135-139页
        6.2.1 政治运动第135-137页
        6.2.2 政策强规第137-138页
        6.2.3 基层实践第138页
        6.2.4 物资匮乏第138-139页
    6.3 研究的结论(启示)第139-141页
        6.3.1 城市维度第139-140页
        6.3.2 社区维度第140-141页
        6.3.3 建筑维度第141页
    6.4 展望第141-143页
    6.5 研究的不足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0页
附录1 访谈记录第150-152页
附录2 湖北省三线建设项目资料汇总第152-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乐队音乐活动与武汉城市空间--基于特定人群活动的城市空间研究
下一篇: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基础生态空间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