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移动增值业务概述 | 第10页 |
·背景和现状 | 第10-12页 |
·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结构分析及信令流程 | 第14-28页 |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结构 | 第14-18页 |
·移动台 | 第15页 |
·基站子系统 | 第15-16页 |
·网络子系统 | 第16-18页 |
·操作支持子系统 | 第18页 |
·移动信令相关流程 | 第18-25页 |
·呼叫信令流程 | 第18-20页 |
·位置更新 | 第20-22页 |
·切换 | 第22-23页 |
·短消息流程 | 第23-25页 |
·移动用户定位技术 | 第25-27页 |
·基于Cell ID的定位 | 第25页 |
·基于基站测量的定位 | 第25-26页 |
·网络辅助的卫星GPS定位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信令采集及移动用户感知 | 第28-38页 |
·信令消息采集 | 第28-33页 |
·信令采集技术 | 第28-30页 |
·系统采集接口 | 第30-32页 |
·MSC与BSC间的信令接口(A接口) | 第30-31页 |
·MSC与STP间的信令接口 | 第31页 |
·MSC/VLR与HLR之间的信令接口(C、D接口) | 第31-32页 |
·MSC/VLR之间的信令接口(E、G接口) | 第32页 |
·采集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DXC时隙收敛 | 第32-33页 |
·前端采集服务器 | 第33页 |
·移动用户的感知 | 第33-37页 |
·服务区域的定义 | 第33-35页 |
·用户信息的获取机理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短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64页 |
·系统概述 | 第38-41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8-39页 |
·系统组网方式 | 第39-41页 |
·联合组网 | 第40页 |
·独立组网 | 第40-41页 |
·业务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56页 |
·网络通信软件模块设计 | 第43-48页 |
·路由规则的作用原理 | 第44-46页 |
·插件式过滤机制的实现 | 第46-48页 |
·用户行为分析模块设计 | 第48-52页 |
·用户IMSI身份关联 | 第49-50页 |
·用户MSDN身份及归属信息的获取 | 第50页 |
·MAP相关性事件处理 | 第50-51页 |
·用户漫游路径记录 | 第51-52页 |
·业务分析模块 | 第52页 |
·短信发送模块 | 第52-53页 |
·第三方接口模块 | 第53-56页 |
·用户漫游行为接口 | 第53-55页 |
·应用平台与BOSS接口 | 第55-56页 |
·IMSI和MSISDN对应关系接口 | 第56页 |
·计费接口 | 第56页 |
·操作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1页 |
·整体框架层次 | 第56-57页 |
·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7-60页 |
·数据处理子模块的实现 | 第57-59页 |
·短信任务定制子模块的实现 | 第59-60页 |
·界面功能 | 第60-61页 |
·系统准确性分析 | 第61-63页 |
·时间准确性 | 第61-62页 |
·数据合成准确性 | 第62-63页 |
·业务规则的准确性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系统应用特点及与发展前景 | 第64-67页 |
·系统应用特点 | 第64页 |
·应用前景 | 第64-65页 |
·精确用户营销 | 第64页 |
·漫游天气预报 | 第64-65页 |
·手机签名 | 第65页 |
·电子围栏 | 第65页 |
·智能交通流量系统 | 第65页 |
·信息发布系统 | 第65页 |
·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