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9-2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7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28-46页 |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分析 | 第28-35页 |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 第35-45页 |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的结论 | 第45-46页 |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51页 |
(一)从总体看,人身及生活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 第46页 |
(二)从人身安全维度看,防火灾及防溺水意识比较薄弱 | 第46-47页 |
(三)从生活安全维度看,饮食及抵制邪教意识比较薄弱 | 第47页 |
(四)从学习安全维度看,实习及体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 第47-48页 |
(五)从心理安全维度看,应对心理疾病意识比较薄弱 | 第48-49页 |
(六)从网络安全维度看,防范病毒意识比较薄弱 | 第49页 |
(七)从财产安全维度看,防盗窃意识比较薄弱 | 第49页 |
(八)从防范自然灾害维度看,防雾霾灾害意识比较薄弱 | 第49-51页 |
四、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8页 |
(一)学生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二)家庭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三)学校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四)社会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五、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 | 第58-64页 |
(一)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 第58-59页 |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59-60页 |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60-62页 |
(四)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 | 第62-64页 |
六、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