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论文--河口、港湾、海岸泥沙论文

天然镭氡同位素示踪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体运移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综述第15-34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海底地下水排放第16-20页
        1.2.1 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定义第16-17页
        1.2.2 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3 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2.4 我国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镭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示踪研究第20-24页
        1.3.1 天然镭同位素的特点及地球化学行为第20-21页
        1.3.2 镭同位素示踪水体运移第21-22页
        1.3.3 镭同位素示踪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放第22-24页
    1.4 氡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示踪研究第24-28页
        1.4.1 天然氡同位素的特点及地球化学行为第24-25页
        1.4.2 氡同位素示踪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放第25-28页
    1.5 黄河、黄河口及调水调沙的简要概况第28-32页
        1.5.1 黄河第28-29页
        1.5.2 黄河口第29-30页
        1.5.3 调水调沙第30-32页
    1.6 主要研究思路第32-34页
        1.6.1 研究意义第32-33页
        1.6.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2 测定仪器及方法第34-45页
    2.1 RaDeCC镭同步延时计数器第34-36页
        2.1.1 仪器简要介绍第34-35页
        2.1.2 仪器工作状态第35-36页
    2.2 RAD-7测氡仪第36-40页
        2.2.1 仪器简要介绍第36-38页
        2.2.2 仪器工作状态第38页
        2.2.3 RAD-7 AQUA测定方法及应用第38-40页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第40-45页
        2.3.1 野外调查及样品采集第40-42页
        2.3.2 样品处理及分析第42-45页
3 黄河下游、河口及地下水中镭、氡同位素的时空分布及受调水调沙的影响第45-66页
    3.1 黄河下游的镭、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45-48页
        3.1.1 黄河下游的镭同位素分布特征第45-47页
        3.1.2 黄河下游的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47-48页
    3.2 黄河口海域的镭、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48-54页
        3.2.1 黄河口海域的镭同位素分布特征第48-52页
        3.2.2 黄河口海域的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52-54页
    3.3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中的镭、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54-59页
        3.3.1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中的镭同位素分布特征第54-58页
        3.3.2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中的氡同位素分布特征第58-59页
    3.4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中镭解吸行为的模拟实验研究第59-64页
        3.4.1 渗滤实验设计第60-61页
        3.4.2 流速对镭解吸量的影响第61-62页
        3.4.3 盐度对镭解吸量的影响第62-63页
        3.4.4 海底地下水镭端元值的估算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水体运移和海底地下水排放过程的影响第66-86页
    4.1 镭同位素示踪黄河口水体运移过程及受调水调沙的影响第66-69页
        4.1.1 镭同位素和水文参数的分布特征对水体运移的定性指示第66-68页
        4.1.2 表观年龄模型的定量指示第68-69页
    4.2 镭、氡同位素示踪海底地下水排放过程及受调水调沙的影响第69-81页
        4.2.1 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定性探测第70-75页
        4.2.2 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定量评价第75-81页
    4.3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营养盐输送的影响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总结第86-89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86-87页
    5.2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9页
致谢第99-1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抗坏血酸钠对自养、异养和兼养条件下微藻生长产油的影响
下一篇:SRM融雪径流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以黑河上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