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3 研究设计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概念的界定第13-16页
        1.4.1 媒介第13-14页
        1.4.2 媒介形态第14-15页
        1.4.3 媒介素养教育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5页
    2.1 媒介形态研究综述第16-19页
        2.1.1 国外媒介形态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2 国内媒介形态研究综述第17-19页
    2.2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第19-21页
        2.2.1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第19-20页
        2.2.2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第20-21页
    2.3 媒介形态对媒介素养教育影响研究综述第21-23页
        2.3.1 国外媒介形态对媒介素养教育影响研究综述第21-22页
        2.3.2 国内媒介形态对媒介素养教育影响研究综述第22-23页
    2.4 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3-25页
第三章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第25-47页
    3.1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第25-32页
        3.1.1 印刷媒介的推广——“接种免疫”范式第25-27页
        3.1.2 电影媒介的崛起——“甄别”范式第27-28页
        3.1.3 电视媒介的普及——“批判主义”范式第28-30页
        3.1.4 电子媒介的发展——“赋权”范式第30-31页
        3.1.5 新媒介的兴起——“互动赋权”范式第31-32页
    3.2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对象的影响第32-36页
        3.2.1 媒介形态变化对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第32-34页
        3.2.2 媒介形态变化对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第34-36页
    3.3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影响第36-41页
        3.3.1 印刷媒介的推广——解读“精英文化”第36-37页
        3.3.2 电影媒介的崛起——评判大众艺术第37-38页
        3.3.3 电视媒介的普及——解密意识形态和理解“再现”第38-39页
        3.3.4 电子媒介的发展——植入“受众理论”第39-40页
        3.3.5 新媒介的兴起——解读“新媒介”第40-41页
    3.4 媒介形态变化对媒介素养教育方法的影响第41-47页
        3.4.1 印刷媒体的推广——“分析式”教育方法第42页
        3.4.2 电影媒介的崛起——“融入式”教育方法第42-43页
        3.4.3 电视媒介的普及——“核心概念”教育方法第43-44页
        3.4.4 电子媒介的发展——“体验式”教育方法第44-45页
        3.4.5 新媒介兴起——“参与式”教育方法第45-47页
第四章 构建媒介素养教育新模式第47-52页
    4.1 构建媒介素养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第47页
    4.2 如何构建媒介素养教育新模式第47-52页
        4.2.1 确立和细化媒介素养教育新目标第48-49页
        4.2.2 设置和整合媒介素养教育新内容第49-50页
        4.2.3 改进和创新媒介素养教育新方法第50-5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世纪我国书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可预测偏最小二乘算法的复杂工况过程的监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