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定解除条件研究--以合同法第94条为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的内涵 | 第15-17页 |
一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我国《合同法》第94条内涵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合同一般法定解除条件与特殊法定解除条件 | 第17-18页 |
一 我国关于特殊法定解除条件的规定 | 第17页 |
二 合同一般法定解除条件与特殊法定解除条件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完善合同一般法定解除条件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根本违约与合同法定解除条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不同法系及国际公约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 | 第20-23页 |
一 大陆法系对违约行为产生合同解除条件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 英美法系对违约行为产生合同解除条件的规定 | 第21-22页 |
三 国际公约对违约行为导致合同解除条件的规定 | 第22页 |
四 总结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 | 第23-27页 |
一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 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的不足和改进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违约形态与合同法定解除条件 | 第27-44页 |
第一节 不可抗力 | 第27-29页 |
一 不可抗力概述 | 第27页 |
二 不可抗力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情势变更 | 第29-34页 |
一 情势变更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 情势变更在我国合同法上的存废 | 第30页 |
三 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 | 第30-32页 |
四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 | 第32-33页 |
五 引入“再交涉义务”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预期违约 | 第34-38页 |
一 明示预期违约 | 第35-36页 |
二 默示预期违约 | 第36-38页 |
第四节 迟延履行 | 第38-41页 |
一 迟延履行的概述 | 第38-39页 |
二 迟延履行的立法建议 | 第39-41页 |
第五节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第41-44页 |
一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立法现状 | 第41页 |
二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立法建议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我国合同法法定解除条件结构重构 | 第44-47页 |
第一节 将根本违约置于违约形态(障碍类型)之外 | 第44-45页 |
一 我国《合同法》第94条中的根本违约 | 第44-45页 |
二 根本违约结构的立法意见 | 第45页 |
第二节 完善具体违约形态的立法建议 | 第45-46页 |
第三节《合同法》第94条的立法建议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