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光照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2 作物株型及其量化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株型对光在冠层内时空异质性分布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试验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2.2 调查内容 | 第20-23页 |
2.2.1 棉花生育时期及生育期调查 | 第20页 |
2.2.2 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0-23页 |
2.2.3 棉花生育期内冠层PAR测定 | 第23页 |
2.2.4 棉花经济产量测定 | 第23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1 冠层各测量点i PAR的计算 | 第23页 |
2.3.2 冠层整体i PAR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3 冠层任意位置i PAR的计算 | 第24页 |
2.3.4 冠层光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5 数据分析与作图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株型对PAR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影响 | 第26-41页 |
3.1 不同生育时期IPAR在冠层内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26-32页 |
3.1.1 蕾期i PAR冠层内的空间相关性 | 第26-27页 |
3.1.2 花铃期i PAR在冠层内的空间相关性 | 第27页 |
3.1.3 吐絮期i PAR在冠层内的空间相关性 | 第27-32页 |
3.2 不同生育时期PAR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2-37页 |
3.2.1 蕾期PAR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2-34页 |
3.2.2 花铃期PAR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4-36页 |
3.2.3 吐絮期PAR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6-37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7-41页 |
3.3.1 讨论 | 第37-39页 |
3.3.2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PAR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41-53页 |
4.1 不同棉花品种生育期及生育时期差异 | 第41页 |
4.2 LAI及IPAR随生育期发展的变化特征 | 第41-45页 |
4.2.1 LAI随生育期的发展规律 | 第41-42页 |
4.2.2 iPAR随生育期的发展规律 | 第42-43页 |
4.2.3 生育期内群体i PAR与LAI的相关关系 | 第43-45页 |
4.3 群体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差异 | 第45-46页 |
4.3.1 群体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45-46页 |
4.3.2 生育期内群体干物质积累与累积光截获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6页 |
4.4 不同棉花品种籽棉单产的差异 | 第46-49页 |
4.5 讨论与结论 | 第49-53页 |
4.5.1 讨论 | 第49-52页 |
4.5.2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3-55页 |
5.1 株型对IPAR在棉花冠层内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影响 | 第53页 |
5.2 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IPAR在冠层内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页 |
5.3 PAR对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