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秘密共享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论文章节安排和主要成果 | 第10-12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2-16页 |
2.1 量子信息理论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 第12页 |
2.2 超图 | 第12-13页 |
2.3 最优量子存取结构 | 第13-14页 |
2.4 局域区分 | 第14-1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新型改进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 | 第16-26页 |
3.1 两种量子秘密共享方案的回顾 | 第16-19页 |
3.1.1 改进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 | 第16-18页 |
3.1.2 广义量子秘密共享方案 | 第18-19页 |
3.2 新型改进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的描述 | 第19页 |
3.3 新型改进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的应用 | 第19-24页 |
3.3.1 超星量子存取结构 | 第19-22页 |
3.3.2 门限量子存取结构 | 第22-23页 |
3.3.3 超圈量子存取结构 | 第23页 |
3.3.4 参与者人数至多为4的量子存取结构的实现 | 第23-24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4章 基于局域区分的新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 | 第26-36页 |
4.1 方案的描述 | 第26-32页 |
4.1.1 分发阶段 | 第26-27页 |
4.1.2 检测阶段 | 第27页 |
4.1.3 重构阶段 | 第27-32页 |
4.2 安全性分析 | 第32-34页 |
4.2.1 纠缠测量攻击 | 第32-33页 |
4.2.2 截获重发攻击 | 第33-34页 |
4.2.3 特洛伊木马攻击 | 第34页 |
4.2.4 不诚实的参与者攻击 | 第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