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性类传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一) 有关清代传记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有关女性类传的研究 | 第9-13页 |
第一章 女性类传概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类传 | 第13-16页 |
一、正史中的类传 | 第13页 |
二、杂传中的类传 | 第13-15页 |
三、地方志中的类传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女性类传的出现 | 第16-19页 |
一、《列女传》产生背景 | 第17页 |
二、《列女传》产生原因 | 第17-18页 |
三、《列女传》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女性类传的发展 | 第19-25页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19-21页 |
二、唐宋元时期 | 第21-22页 |
三、明清时期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清代女性类传概况 | 第25-45页 |
第一节 繁荣发展的清代女性类传 | 第25-29页 |
一、清代女性类传的数量 | 第25-27页 |
二、清代女性类传繁荣的原因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类别丰富的清代女性类传 | 第29-37页 |
一、传统女性类传 | 第29-33页 |
二、新兴女性类传 | 第33-35页 |
三、清代女性类传之间的关联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清代女性类传的作者 | 第37-45页 |
一、创作方式 | 第40页 |
二、具体身份 | 第40-41页 |
三、个人情况 | 第41-43页 |
四、地域分布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清代女性类传的体例及内容 | 第45-63页 |
第一节 编排方式 | 第45-50页 |
一、时间 | 第45-46页 |
二、道德 | 第46-47页 |
三、身份 | 第47页 |
四、地域 | 第47-48页 |
五、官职 | 第48-49页 |
六、其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入传标准 | 第50-57页 |
一、身份 | 第50-52页 |
二、道德 | 第52-55页 |
三、才艺 | 第55-57页 |
第三节 传主选择多元化 | 第57-63页 |
一、皇族、名媛 | 第57-59页 |
二、平民、姬妾、女仙、女尼 | 第59-61页 |
三、婢女、妓女、宫女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清代女性类传的价值与作用 | 第63-77页 |
第一节 清代女性类传的价值 | 第63-70页 |
一、对前代女性事迹的整理 | 第63-66页 |
二、记录清代女性生活日常 | 第66-69页 |
三、保存女性诗文资料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清代女性类传的作用 | 第70-77页 |
一、补充正史 | 第70-71页 |
二、提高女性地位 | 第71-74页 |
三、宣扬“节烈”思想 | 第74-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