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呋喃参与的Diels – Alder反应 | 第13-17页 |
1.2.1 分子间Diels – Alder反应 | 第14-15页 |
1.2.2 分子内Diels – Alder反应 | 第15-17页 |
1.3 呋喃参与的Piancatelli重排反应 | 第17-26页 |
1.3.1 氧杂Piancatelli重排 | 第18-21页 |
1.3.2 氮杂Piancatelli重排 | 第21-25页 |
1.3.3 其他类型的Piancatelli重排 | 第25-26页 |
1.4 呋喃参与的Achmatowicz反应 | 第26-35页 |
1.4.1 卤化试剂氧化体系 | 第27-31页 |
1.4.2 间氯过氧苯甲酸 (MCPBA) 氧化体系 | 第31-34页 |
1.4.3 其他氧化体系 | 第34-35页 |
1.5 呋喃氧鎓离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常见应用 | 第35-40页 |
1.5.1 二氢呋喃烯醇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6-37页 |
1.5.2 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并环类化合物 | 第37-40页 |
1.6 过渡金属催化的呋喃去芳构化转化 | 第40-44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44-45页 |
1.7.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44页 |
1.7.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44-45页 |
第二章 铜催化呋喃烯胺酮氧化环化反应构建吡咯和吲哚 | 第45-7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45-46页 |
2.2 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2.3.1 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47-49页 |
2.3.2 典型的实验操作 | 第49-50页 |
2.3.2.1 反应底物的合成 | 第49页 |
2.3.2.2 铜催化多取代吡咯的合成 | 第49-50页 |
2.3.2.3 乙烯基取代吡咯的合成 | 第50页 |
2.3.2.4 多取代吲哚的合成 | 第5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2.4.1 铜催化氧化环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50-52页 |
2.4.2 底物拓展 | 第52-53页 |
2.4.3 多取代吡咯的后续转化 | 第53-54页 |
2.5 反应机理研究 | 第54-55页 |
2.6 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55-7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钯催化呋喃的区域选择性芳基化构建螺环吲哚酮和呋喃并喹啉酮 | 第71-125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71-73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73-7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74-79页 |
3.3.1 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74-76页 |
3.3.2 典型的实验操作 | 第76-79页 |
3.3.2.1 反应底物的合成 | 第76-77页 |
3.3.2.2 螺环吲哚酮的合成 | 第77-78页 |
3.3.2.3 呋喃并喹啉酮的合成 | 第78-7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79-84页 |
3.4.1 条件优化 | 第79-81页 |
3.4.2 底物适用性研究 | 第81-83页 |
3.4.3 螺环异喹啉酮和大环内酰胺的合成 | 第83-84页 |
3.5 反应可能机理 | 第84-85页 |
3.6 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85-12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四章 钯催化的呋喃 2, 5-烷氧芳基化反应构建双螺环吲哚酮 | 第125-16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125-127页 |
4.2 研究思路 | 第127-128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28-132页 |
4.3.1 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128-129页 |
4.3.2 典型实验操作 | 第129-132页 |
4.3.2.1 反应底物的合成 | 第129-130页 |
4.3.2.2 双螺环吲哚酮的合成 | 第130页 |
4.3.2.3 双螺环吲哚酮的衍生化反应 | 第130-131页 |
4.3.2.4 控制反应的操作 | 第131-13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4页 |
4.4.1 条件优化 | 第132-133页 |
4.4.2 底物拓展 | 第133-134页 |
4.4.3 双螺环吲哚酮的衍生化 | 第134页 |
4.5 反应机理研究 | 第134-135页 |
4.6 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135-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第五章 钯催化的呋喃参与的Heck芳基化/括环串联反应研究 | 第163-217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63-165页 |
5.2 研究思路 | 第165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65-170页 |
5.3.1 化学药品和试剂 | 第165-167页 |
5.3.2 典型实验操作 | 第167-170页 |
5.3.2.1 反应底物的合成 | 第167-168页 |
5.3.2.2 底物 5-1v的合成操作 | 第168页 |
5.3.2.3 双螺环吲哚酮的合成 | 第168-169页 |
5.3.2.4 双螺环吲哚酮的不对称合成操作 | 第169页 |
5.3.2.5 双螺环吲哚酮的衍生化反应 | 第169-17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70-175页 |
5.4.1 条件优化 | 第170-171页 |
5.4.2 底物拓展 | 第171-172页 |
5.4.3 双螺环吲哚酮的衍生化 | 第172页 |
5.4.4 不对称催化转化研究 | 第172-175页 |
5.4.4.1 不对称催化转化条件优化 | 第173-175页 |
5.4.4.2 不对称催化转化底物适用性探究 | 第175页 |
5.5 反应可能机理 | 第175-176页 |
5.6 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176-21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216-217页 |
第六章 Br?nsted酸催化呋喃参与的Pinacol重排反应研究 | 第217-224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217-218页 |
6.2 研究思路 | 第218-219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219-220页 |
6.3.1 化学药品和试剂 | 第219页 |
6.3.2 典型实验操作 | 第219-220页 |
6.3.2.1 反应底物合成 | 第219-220页 |
6.3.2.2 螺环烯醇醚的合成 | 第220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220-222页 |
6.4.1 条件优化 | 第220-222页 |
6.5 化合物谱图数据 | 第222-22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223-224页 |
总结 | 第224-2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26-242页 |
附录一 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 第242-246页 |
附录二 化合物谱图 | 第246-3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53-355页 |
致谢 | 第355-356页 |
附件 | 第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