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8页 |
1.1.1 建材行业资源短缺问题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第14-16页 |
1.1.2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1.2 建筑废弃物研究利用现状 | 第18-21页 |
1.2.1 建筑废弃物性能评价与分类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再生骨料应用于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再生粉料应用于建筑砂浆中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2.4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 | 第21-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具体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与粉料性能的表征、评价与分类 | 第25-41页 |
2.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2.1.1 原材料 | 第25-27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 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与评价 | 第28-32页 |
2.2.1 再生粗骨料外形及表面性状 | 第28-29页 |
2.2.2 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表征与评价 | 第29-31页 |
2.2.3 再生粗骨料的分类 | 第31-32页 |
2.3 再生粉料性能研究与评价 | 第32-40页 |
2.3.1 再生粉料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 | 第32-34页 |
2.3.2 再生粉料的物理性能 | 第34-36页 |
2.3.2.1 再生粉料的显微形貌 | 第34-35页 |
2.3.2.2 再生粉料粒度分布 | 第35-36页 |
2.3.3.3 再生粉料比表面积、筛余及需水量比 | 第36页 |
2.3.3 再生粉料的化学活性 | 第36-37页 |
2.3.4 再生粉料性能评价 | 第37-39页 |
2.3.5 再生粉料的分类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41-58页 |
3.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3.1.1 原材料 | 第41-43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3.2 再生粗骨料级配设计 | 第43-45页 |
3.2.1 两粒级的骨料级配 | 第43-44页 |
3.2.2 最紧密堆积的骨料级配 | 第44-45页 |
3.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45-49页 |
3.3.1 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45-47页 |
3.3.2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47-49页 |
3.4 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流动性能与强度的影响 | 第49-53页 |
3.4.1 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2 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3.5 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流动性能与强度的影响 | 第53-57页 |
3.5.1 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2 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4-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粗骨料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 第58-77页 |
4.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4.1.1 原材料 | 第58-59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4.2 改性剂的浓度和种类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 改性处理时间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 再生骨料的类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4.5 再生骨料的粒径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4.6 表面改性机理分析 | 第65-68页 |
4.7 改性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4.7.1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4.7.2 对再生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4.7.3 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4.8 再生骨料改性技术经济分析 | 第72-75页 |
4.8.1 再生骨料改性技术分析 | 第72-73页 |
4.8.2 再生骨料改性经济分析 | 第73-7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建筑废弃物再生粉料制备建筑砂浆的研究 | 第77-92页 |
5.1 原材料 | 第77-78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5.2.1 砂浆性能的测定 | 第78-79页 |
5.2.2 砂浆配合比设计 | 第79-80页 |
5.3 再生粉料砂浆的工作性能 | 第80-82页 |
5.3.1 再生粉料对砂浆用水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2 再生粉料对砂浆保水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5.4 再生粉料砂浆的力学性能 | 第82-86页 |
5.4.1 抗压强度 | 第82-84页 |
5.4.2 抗折强度 | 第84-85页 |
5.4.3 粘结强度 | 第85-86页 |
5.5 再生粉料砂浆的干燥收缩性能 | 第86-87页 |
5.6 再生砂浆毛细吸水性能 | 第87-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本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 | 第92-113页 |
6.1 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砂浆成本分析 | 第92-102页 |
6.1.1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 第92-93页 |
6.1.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 第93-94页 |
6.1.3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阶段分析 | 第94-102页 |
6.1.3.1 原材料生产阶段 | 第94-96页 |
6.1.3.2 混凝土生产阶段 | 第96-99页 |
6.1.3.3 建筑砂浆生产阶段 | 第99-102页 |
6.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 | 第102-112页 |
6.2.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 第102页 |
6.2.2 以再生混凝土为例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 | 第102-107页 |
6.2.2.1 资源化再利用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 第102-103页 |
6.2.2.2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清单分析 | 第103-105页 |
6.2.2.3 天然粗细骨料生产过程中的清单分析 | 第105-106页 |
6.2.2.4 再生骨料生产过程中的清单分析 | 第106-107页 |
6.2.2.5 生命周期清单计算结果 | 第107页 |
6.2.3 环境负荷影响评价 | 第107-112页 |
6.2.3.1 影响分类 | 第108-109页 |
6.2.3.2 特征化 | 第109-110页 |
6.2.3.3 归一化 | 第110-111页 |
6.2.3.4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解释 | 第111-11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研究结果 | 第113-114页 |
创新点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件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