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值班律师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一) 值班律师的定位 | 第11-13页 |
1. 值班律师和辩护律师、法律援助律师的区分 | 第11-12页 |
2. 值班律师的定位 | 第12-13页 |
(二) 值班律师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 值班律师的特征 | 第14-15页 |
1. 广泛性 | 第14页 |
2. 及时性 | 第14-15页 |
3. 临时性 | 第15页 |
4. 帮助性 | 第15页 |
(四) 值班律师的价值 | 第15-19页 |
1. 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 | 第15-16页 |
2. 为被追诉人提供有效帮助 | 第16页 |
3. 保障值班律师权利 | 第16-17页 |
4. 完善律师帮助体系 | 第17页 |
5. 推进相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 第17-18页 |
6. 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 第18-19页 |
二、值班律师制度的初步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一) 值班律师制度的初步实践 | 第19-21页 |
1. 杭州市值班律师制度的实践 | 第19-20页 |
2. 河南省值班律师制度的实践 | 第20-21页 |
3. 其他地区值班律师制度的实践 | 第21页 |
(二) 值班律师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1. 将值班律师与其他类型律师混同 | 第21-22页 |
2. 值班律师实际参与的案件较少 | 第22-23页 |
3. 值班律师未能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 | 第23-25页 |
4. 未能实现诉讼过程的全覆盖 | 第25-26页 |
5. 值班律师的选拔、考核和补助机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三、域外值班律师制度的考察与启示 | 第27-32页 |
(一) 域外值班律师制度的考察 | 第27-30页 |
1. 英国 | 第27-28页 |
2. 加拿大 | 第28页 |
3. 澳大利亚 | 第28-29页 |
4. 日本 | 第29-30页 |
5. 新西兰 | 第30页 |
(二) 域外值班律师制度的启示 | 第30-32页 |
1. 值班律师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 第31页 |
2. 值班律师多样化 | 第31页 |
3. 部分案件中值班律师不得参与 | 第31页 |
4. 值班律师主要是一种应急措施 | 第31页 |
5. 值班律师制度的运行需要得到多方的支持 | 第31-32页 |
四、推进值班律师制度建设的若干构想 | 第32-41页 |
(一) 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支持 | 第32-33页 |
1. 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 | 第32页 |
2.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 第32页 |
3. 完善值班律师工作站的建立 | 第32-33页 |
4. 为值班律师办公提供便利 | 第33页 |
5. 加强值班律师制度的宣传 | 第33页 |
(二) 完善值班律师的选拔、培训、考核和补助机制 | 第33-35页 |
1. 完善值班律师的选拔机制 | 第33-34页 |
2. 加强值班律师的培训 | 第34页 |
3. 明确值班律师的考核标准 | 第34-35页 |
4. 提高值班律师的补贴费用 | 第35页 |
(三) 扩大值班律师的服务案件范围 | 第35-36页 |
1. 被追诉人意愿 | 第36页 |
2. 被追诉人特殊性 | 第36页 |
3. 兜底条款 | 第36页 |
(四) 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会见权”等诉讼权利 | 第36-39页 |
1. 阅卷权 | 第37页 |
2. 会见权 | 第37-38页 |
3. 其他诉讼权利 | 第38-39页 |
(五) 构建值班律师的工作方式 | 第39-41页 |
1. 建立多样化的值班机制 | 第39-40页 |
2. 明确值班律师介入诉讼的方式 | 第40页 |
3. 细化值班律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