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对硝基苯酚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1.1 对硝基苯酚污染概况 | 第12页 |
1.1.2 主要处理方法 | 第12-14页 |
1.2 ZnO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4-15页 |
1.2.2 ZnO的概述 | 第15-16页 |
1.2.3 ZnO及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 第16-18页 |
1.2.4 可分离型ZnO的研究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Fe_3O_4@SiO_2@ZnO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0-37页 |
2.1 实验原料及表征方法 | 第20-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1-23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2.2.1 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2.2.2 制备因素考察 | 第24-25页 |
2.2.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3.1 加磁量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2 微波加热时间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3 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 第30-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Fe_3O_4@SiO_2@ZnO的吸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3.1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37-39页 |
3.1.1 光催化降解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3.1.2 循环利用实验 | 第38-39页 |
3.2 光催化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3.2.1 光源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4 光照时间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5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6 HA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7 循环利用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模型拟合及机理分析 | 第51-56页 |
4.1 吸附与催化模型 | 第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51-52页 |
4.4 增强的光催化机理探讨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