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邻卤代芳基炔化合物的合成 | 第11-14页 |
1.3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第14-27页 |
1.3.1 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第14-21页 |
1.3.1.1 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 | 第14-17页 |
1.3.1.2 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应用 | 第17-21页 |
1.3.2 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第21-27页 |
1.3.2.1 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合成 | 第21-24页 |
1.3.2.2 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应用 | 第24-27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1.4.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3 论文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基于末端炔“一锅法”反应合成 2,5-二取代呋喃和噻吩的研究 | 第29-46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2 反应试剂 | 第31-32页 |
2.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32-33页 |
2.2.3.1 2,5-二取代噻吩的合成实验 | 第32-33页 |
2.2.3.2 2,5-二取代呋喃的合成实验 | 第33页 |
2.2.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6页 |
2.2.4.1 合成 2,5-二取代噻吩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5页 |
2.2.4.2 合成 2,5-二取代呋喃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2.2.5 底物的拓展 | 第36-38页 |
2.3 机理假设 | 第38-39页 |
2.4 产物表征数据 | 第39-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铜催化邻氟芳基炔合成苯并呋喃反应的研究 | 第46-63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5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3.2.2 反应试剂 | 第48-49页 |
3.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49-51页 |
3.2.3.1 邻氟芳基炔的合成实验 | 第49-50页 |
3.2.3.2 苯并呋喃的合成实验 | 第50-51页 |
3.2.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3.2.5 底物的拓展 | 第53-54页 |
3.2.6 分子内竞争试验 | 第54-55页 |
3.3 机理假设 | 第55页 |
3.4 产物表征数据 | 第55-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Na_2·9H_2O促进邻氟芳基炔合成苯并噻吩反应的研究 | 第63-80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7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64-65页 |
4.2.2 反应试剂 | 第65-66页 |
4.2.3 典型实验操作 | 第66-68页 |
4.2.3.1 邻氟芳基炔的合成实验 | 第66-67页 |
4.2.3.2 苯并噻吩的合成实验 | 第67-68页 |
4.2.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8-70页 |
4.2.5 底物的拓展 | 第70-71页 |
4.2.6 分子内竞争试验 | 第71-72页 |
4.3 机理假设 | 第72-73页 |
4.4 产物表征数据 | 第73-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 第91-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