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一、本文的内容 | 第17-18页 |
二、本文的框架 | 第18-20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页 |
二、本文的不足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 | 第21-24页 |
一、技术进步的概念 | 第21页 |
二、有偏技术进步的成因 | 第21-22页 |
三、双要素的技术进步方向的研究 | 第22-23页 |
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研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4-27页 |
一、能源效率的评价 | 第24-25页 |
二、能源效率测算的方法 | 第25-26页 |
三、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方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测度及分析 | 第30-46页 |
第一节 技术进步方向的理论分析 | 第30-33页 |
一、生产函数理论 | 第30-31页 |
二、技术进步的方向理论 | 第31-32页 |
三、双重嵌套的CES生产函数的设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对能源要素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弹性的估计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数据的来源及变量说明 | 第34-36页 |
第四节 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36-46页 |
一、全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技术进步水平 | 第36-39页 |
二、分地区的要素替代弹性与技术进步水平 | 第39-46页 |
第四章 能源偏向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46-59页 |
第一节 能源效率的测算 | 第46-52页 |
一、我国能源效率的总体评价 | 第46-48页 |
二、模型介绍及数据的来源 | 第48-49页 |
三、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二节 能源偏向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52-55页 |
一、模型的设定 | 第52-53页 |
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短期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三、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一、模型的设定 | 第55-56页 |
二、计量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9-6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一、我国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资本”偏向型 | 第59页 |
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存在正向影响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一、提升能源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水平 | 第60-61页 |
二、制定合理的区域能源价格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