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2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沃森生物介绍 | 第15-21页 |
2.1 沃森生物基本情况 | 第15页 |
2.2 沃森生物上市前股权结构 | 第15-16页 |
2.3 沃森生物主要销售产品介绍 | 第16-18页 |
2.4 沃森生物IPO情况 | 第18页 |
2.5 沃森生物竞争对手情况 | 第18-21页 |
2.5.1 竞争对手概述 | 第18-19页 |
2.5.2 智飞生物介绍 | 第19页 |
2.5.3 市盈率对比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沃森生物IPO估值分析 | 第21-35页 |
3.1 估值定价泡沫说明 | 第21页 |
3.2 估值分析 | 第21-24页 |
3.2.1 PE法分析 | 第21-22页 |
3.2.2 PEG法分析 | 第22-23页 |
3.2.3 PB法分析 | 第23-24页 |
3.2.4 补充说明 | 第24页 |
3.3 财务指标分析 | 第24-29页 |
3.3.1 偿债能力指标 | 第24-25页 |
3.3.2 营运能力指标 | 第25-28页 |
3.3.3 盈利能力指标 | 第28-29页 |
3.4 非财务分析 | 第29-34页 |
3.4.1 产品销售增长潜力分析 | 第30-31页 |
3.4.2 技术研发能力分析 | 第31-34页 |
3.4.3 销售能力分析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沃森生物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分析 | 第35-39页 |
4.1 关键研发信息情况没有及时披露 | 第35-36页 |
4.2 重大事项未披露 | 第36-37页 |
4.3 产品市场占有率计算问题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沃森生物上市后情况分析 | 第39-51页 |
5.1 超募资金去向 | 第39-43页 |
5.1.1 新建或并购项目 | 第39-41页 |
5.1.2 无风险投资 | 第41-42页 |
5.1.3 归还银行贷款 | 第42-43页 |
5.1.4 高送转或股利分红 | 第43页 |
5.2 利益相关方分析 | 第43-50页 |
5.2.1 承销商方分析 | 第43-45页 |
5.2.2 上市公司分析 | 第45页 |
5.2.3 上市公司管理层分析 | 第45-48页 |
5.2.4 机构投资者分析 | 第48-49页 |
5.2.5 散户投资者影响 | 第49-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我国IPO发行定价制度探索与展望 | 第51-63页 |
6.1 降低发行市盈率-美国股票市场制度借鉴 | 第51-57页 |
6.1.1 中美股市IPO市盈率对比 | 第51-52页 |
6.1.2 差异原因分析 | 第52-57页 |
6.2 我国IPO发行制度的改革 | 第57-59页 |
6.2.1 IPO发行制度改革 | 第57-58页 |
6.2.2 IPO发行制度改革效果 | 第58-59页 |
6.3 注册制改革的推进 | 第59页 |
6.4 宏观环境对IPO发行价格的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6.5 对于IPO发行改革建议 | 第60-62页 |
6.5.1 监管与市场参与方 | 第60-61页 |
6.5.2 宏观环境 | 第61-62页 |
6.6 本文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附录1:沃森生物招股书关于应收账款的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附录2:沃森生物招股书中对自营和代理经营情况下前五大客户的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附录3:沃森生物与智飞生物薪资对比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