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港口工程论文--港口总体规划论文

港口空间组织与用地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7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1-16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4-16页
    1.2 港口空间与用地优化研究综述第16-40页
        1.2.1 港口空间结构与用地研究概述第16-34页
        1.2.2 土地利用优化研究第34-38页
        1.2.3 港口空间与用地研究展望第38-40页
    1.3 研究方案及方法探寻第40-45页
        1.3.1 研究对象界定第40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40-42页
        1.3.3 研究方法第42-43页
        1.3.4 技术路线第43-45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45-47页
第二章 港口与用地相关理论第47-73页
    2.1 必要概念及内涵第47-54页
        2.1.1 港口及相关概念内涵第47-50页
        2.1.2 土地利用及相关概念内涵第50-54页
    2.2 港口功能演变与布局理论第54-65页
        2.2.1 港口功能演变与代际划分第54-57页
        2.2.2 现代港口理论及发展新趋势第57-61页
        2.2.3 港口功能与用地的对应关系第61-65页
    2.3 区位理论与港口功能区位选择第65-68页
        2.3.1 区位理论的发展演变第65-66页
        2.3.2 应用区位论之港口区位研究第66-68页
    2.4 土地利用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68-73页
        2.4.1 土地利用学第68-69页
        2.4.2 土地利用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第69页
        2.4.3 土地利用优化内容及方法第69-73页
第三章 国内外港口空间格局与用地布局第73-125页
    3.1 港口案例与基本参数比较第73-82页
        3.1.1 港口案例遴选第73-74页
        3.1.2 港口基本情况第74-79页
        3.1.3 基本技术参数比较第79-82页
    3.2 港口空间格局与组织特点第82-111页
        3.2.1 规划中的港口第82-93页
        3.2.2 港城空间关系第93-99页
        3.2.3 港口空间模型第99-106页
        3.2.4 港口空间组织规律第106-111页
    3.3 港口土地利用与用地变化第111-122页
        3.3.1 港口土地利用第111-119页
        3.3.2 港口用地变化分析第119-122页
    3.4 港口空间与用地布局特点第122-125页
        3.4.1 港口布局特点第122-124页
        3.4.2 布局特点异同分析第124-125页
第四章 港口演化与空间组织机制第125-153页
    4.1 基于案例的港口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第125-137页
        4.1.1 港口演化第125-136页
        4.1.2 港口演化驱动因素第136-137页
    4.2 港口操作流程与空间组织第137-144页
        4.2.1 船舶进出港过程第138-139页
        4.2.2 客货装卸、存储、分运过程第139-140页
        4.2.3 操作单元空间组织第140-143页
        4.2.4 港口与城市空间关系第143-144页
    4.3 港口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第144-153页
        4.3.1 自然地理因素第145页
        4.3.2 技术进步因素第145-146页
        4.3.3 产业经济因素第146-148页
        4.3.4 城市发展因素第148-150页
        4.3.5 运营管理因素第150-153页
第五章 港口发展新趋势与空间优化模型第153-187页
    5.1 第四代港口与用地变化第153-162页
        5.1.1 第四代港口及港口发展新趋势第153-155页
        5.1.2 第四代港口的空间组织特征第155-157页
        5.1.3 第四代港口用地变化分析第157-162页
    5.2 无水港与港口用地趋势第162-172页
        5.2.1 无水港物流分析与功能层次第164-168页
        5.2.2 无水港内部功能组织第168-169页
        5.2.3 无水港对港口的反作用机制与空间重构第169-171页
        5.2.4 区域化阶段港口的空间组织特征第171-172页
    5.3 港口空间组织优化模型第172-182页
        5.3.1 港口空间区域整合的网络优化模型第172-175页
        5.3.2 基于港城一体的交通网络优化模型第175-177页
        5.3.3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紧凑协作优化模型第177-180页
        5.3.4 港口再生与滨水空间优化模型第180-182页
    5.4 优化模式对用地的影响与要求第182-187页
        5.4.1 港口码头用地第183-184页
        5.4.2 仓储物流用地第184页
        5.4.3 临港工业用地第184-185页
        5.4.4 集疏运交通用地第185页
        5.4.5 其他第185-187页
第六章 天津港土地利用优化实证研究第187-215页
    6.1 天津港概况第187-191页
        6.1.1 基本情况第187-188页
        6.1.2 演变历程第188-190页
        6.1.3 规划中的港口第190-191页
    6.2 土地使用现状第191-197页
        6.2.1 现状概要第191-193页
        6.2.2 土地管理现状第193-195页
        6.2.3 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第195-197页
    6.3 现状用地综合效益评价第197-202页
        6.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97-198页
        6.3.2 指标权重确定第198-199页
        6.3.3 评估过程第199-201页
        6.3.4 评价结论与建议第201-202页
    6.4 规划用地约束条件分析第202-205页
        6.4.1 既有规划约束评述第202页
        6.4.2 各港区潜力提升方向第202-205页
    6.5 天津国际化港口用地优化建议第205-215页
        6.5.1 港城空间区域整合的用地优化建议第205-207页
        6.5.2 港城一体化交通系统优化建议第207-209页
        6.5.3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用地优化建议第209-212页
        6.5.4 港口再生与滨水空间优化建议第212-21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215-217页
    7.1 研究结论第215页
    7.2 后续研究第215-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9页
致谢第229-231页
附件 1:中国古代航运大事简表(到公元1840年止)第231-242页
附件 2:200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50位第242-244页
附件 3:2013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第244-245页
附件 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第245-250页
附件 5:城乡用地分类与代码第250-25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著作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252-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降水引起基坑及土体变形机理、规律及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从清末新政看清末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