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SVPWM逆变器设计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逆变技术 | 第10-12页 |
1.2.1 逆变技术分类 | 第11页 |
1.2.2 逆变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逆变器未来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2 在逆变器中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意义 | 第14页 |
1.4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技术 | 第15-37页 |
2.1 PWM脉宽调制技术 | 第15-16页 |
2.2 SPWM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2.3 空间电压矢量与矢量控制 | 第18-20页 |
2.4 SVPWM原理 | 第20-23页 |
2.5 SVPWM的控制算法 | 第23-28页 |
2.5.1 合成电压矢量Us扇区选择 | 第23-25页 |
2.5.2 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 第25-28页 |
2.5.3 SVPWM的实现方法 | 第28页 |
2.6 SVPWM的SIMULINK实现 | 第28-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逆变器并网的控制及仿真 | 第37-47页 |
3.1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37-39页 |
3.1.1 经典控制理论 | 第37页 |
3.1.2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 | 第37-38页 |
3.1.3 数字控制技术 | 第38-39页 |
3.2 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3.2.1 CLARK变换 | 第39-40页 |
3.2.2 PARK变换 | 第40-41页 |
3.2.3 L滤波器并网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3.3 锁相 | 第43-44页 |
3.4 PI参数选择 | 第44页 |
3.5 并网逆变器的仿真 | 第44-46页 |
3.5.1 仿真总封装图 | 第44-45页 |
3.5.2 仿真结果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7-54页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47页 |
4.2 主电路及驱动 | 第47-48页 |
4.3 DSP处理电路 | 第48-50页 |
4.3.1 DSP最小系统 | 第48页 |
4.3.2 信号调理电路 | 第48-50页 |
4.4 电源电路 | 第50-53页 |
4.5 抗干扰措施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逆变器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60页 |
5.1 主控芯片介绍 | 第54-55页 |
5.2 SVPWM技术在DSP的实现 | 第55-58页 |
5.2.1 软件实现法 | 第55-56页 |
5.2.2 主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5.2.3 中断程序设置 | 第57-58页 |
5.3 实验装置及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