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0-12页 |
1.1.1 纳米材料及纳米科技 | 第10页 |
1.1.2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 | 第10-12页 |
1.1.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2页 |
1.2 稀土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稀土材料 | 第12-13页 |
1.2.2 稀土纳米材料 | 第13页 |
1.2.3 稀土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3页 |
1.2.4 镧及镧氧化物 | 第13-14页 |
1.3 稀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3.1 固相法 | 第14页 |
1.3.2 液相法 | 第14-16页 |
1.3.3 气相法 | 第16页 |
1.4 涤纶染色概述 | 第16-18页 |
1.4.1 涤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第16-17页 |
1.4.2 涤纶染色方法概述 | 第17页 |
1.4.3 涤纶纤维的改性 | 第17-18页 |
1.4.4 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 | 第18页 |
1.5 研究的意义、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水热法微/纳米氧化镧的合成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0-21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2.4.1 氧化镧前驱体及氧化镧的XRD表征 | 第22-24页 |
2.4.2 氧化镧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 第24页 |
2.4.3 氧化镧前驱体的红外分析 | 第24-25页 |
2.4.4 反应物浓度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5 反应温度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26页 |
2.4.6 反应时间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3 微乳液溶剂热法微/纳米氧化镧的合成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8-29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3.4.1 氧化镧前驱体及氧化镧的XRD表征 | 第30-32页 |
3.4.2 氧化镧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 第32页 |
3.4.3 氧化镧前驱体的红外分析 | 第32-33页 |
3.4.4 氧化镧前驱体LaOHCO_3的形成机理 | 第33-34页 |
3.4.5 水核比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34页 |
3.4.6 反应温度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7 反应时间对La_2O_3形貌的影响 | 第35页 |
3.5 小结 | 第35-38页 |
4 微/纳米氧化镧在涤纶染色中的应用 | 第38-68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39-46页 |
4.3.1 氧化镧的表面修饰 | 第39-41页 |
4.3.2 涤纶碱处理 | 第41-42页 |
4.3.3 将修饰后的氧化镧偶联到涤纶表面 | 第42页 |
4.3.4 载体法对涤纶进行染色 | 第42-44页 |
4.3.4.1 染液配制 | 第43页 |
4.3.4.2 染色 | 第43页 |
4.3.4.3 染色后处理 | 第43-44页 |
4.3.5 正交实验方案 | 第44-4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6-66页 |
4.4.1 对氧化镧进行表面修饰 | 第46-47页 |
4.4.2 对涤纶进行碱处理 | 第47-48页 |
4.4.3 将修饰后的氧化镧偶联到涤纶表面 | 第48-49页 |
4.4.4 采用载体法对涤纶进行染色 | 第49-66页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