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1页 |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 第16-17页 |
1.2 microRNA与甲基化 | 第17-18页 |
1.3 地西他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地西他滨耐药情况 | 第19-20页 |
1.5 MiR-29b/c与地西他滨耐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意义 | 第21-2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及技术 | 第21-23页 |
2.2.1 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 | 第21-22页 |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PT-PCR) | 第22页 |
2.2.3 细胞培养技术 | 第22页 |
2.2.4 脂质体细胞转染技术 | 第22-23页 |
2.3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2.3.1 AML临床标本中miR-29b/c表达的检测 | 第23页 |
2.3.2 MiR-29b/c在DAC耐药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2.4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5-39页 |
3.1 材料 | 第25-27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3.1.4 引物 | 第27页 |
3.2 方法 | 第27-39页 |
3.2.1 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提取总RNA与基因组DNA | 第27-28页 |
3.2.2 基因组DNA亚硫酸盐修饰 | 第28-29页 |
3.2.3 RNA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RT) | 第29页 |
3.2.4 RT-PCR检测miR-29b/c的表达水平(miScript SYBR Green PCR Kit, Qiagen) | 第29-30页 |
3.2.5 BSP检测miR-29b/c的甲基化密度 | 第30页 |
3.2.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30-31页 |
3.2.7 重组载体构建 | 第31页 |
3.2.8 重组质粒转化 | 第31-32页 |
3.2.9 重组质粒提取 | 第32页 |
3.2.10 质粒测序 | 第32页 |
3.2.11 阳性模板建立 | 第32-33页 |
3.2.12 细胞遗传学检查 | 第33页 |
3.2.13 基因突变检测 | 第33页 |
3.2.14 细胞复苏 | 第33页 |
3.2.15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3.2.16 细胞传代 | 第33-34页 |
3.2.17 细胞冻存 | 第34页 |
3.2.18 细胞转染 | 第34-35页 |
3.2.19 细胞计数 | 第35页 |
3.2.20 细胞生长实验(CCK-8) | 第35-36页 |
3.2.21 半数抑制率(IC50)检测 | 第36页 |
3.2.22 凋亡实验 | 第36-37页 |
3.2.23 统计学处理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9-57页 |
第一部分 MiR-29b/c在AML中的临床意义 | 第39-46页 |
4.1.1 对照组和AML患者实验组的miR-29b/c表达水平 | 第39页 |
4.1.2 AML中miR-29b/c表达的ROC曲线 | 第39-40页 |
4.1.3 MiR-29b/c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参数相关性 | 第40-43页 |
4.1.4 MiR-29b/c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二部分 MiR-29b/c在DAC耐药中的作用 | 第46-57页 |
4.2.1 在DAC作用下miR-29b/c在K562细胞株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 | 第46-47页 |
4.2.2 MiR-29b/c在K562/DAC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 | 第47-48页 |
4.2.3 MiR-29b/c在各个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 第48-49页 |
4.2.4 构建miR-29b/c稳定过表达(低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耐药株) | 第49-53页 |
4.2.5 MiR-29b/c增加白血病细胞和DAC耐药株对DAC敏感性 | 第53-55页 |
4.2.6 MiR-29b/c增加白血病细胞和耐药细胞对DAC的敏感性 | 第55页 |
4.2.7 MiR-29b/c表达改变后转染株细胞凋亡变化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7-6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1-62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一.发表论文 | 第69页 |
二.获奖情况 | 第69-70页 |
三.参与课题工作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