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螟预测预报模型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国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简况 | 第12-13页 |
| ·国内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进展 | 第13-14页 |
| ·森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类别 | 第14-15页 |
| ·按森林病虫害预测的内容分 | 第14页 |
| ·发生期预测 | 第14页 |
| ·发生量预测 | 第14页 |
| ·迁飞害虫预测 | 第14页 |
| ·发生范围预测 | 第14页 |
| ·危害程度预测 | 第14页 |
| ·按森林病虫害预测时间的长短分 | 第14-15页 |
| ·短期预测 | 第14页 |
| ·中期预测 | 第14-15页 |
| ·长期预测 | 第15页 |
|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 | 第15页 |
| ·统计法 | 第15页 |
| ·实验法 | 第15页 |
| ·林间观察法 | 第15页 |
| ·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 ·计算机在森林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 | 第15页 |
| ·昆虫信息素在森林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数理统计方法在森林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 | 第16页 |
| ·3S 技术等在森林病虫测报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竹螟及其危害 | 第17-20页 |
| ·竹螟的形态特征 | 第17页 |
| ·竹螟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9页 |
| ·竹螟的天敌 | 第19页 |
| ·竹螟的危害 | 第19-20页 |
| ·竹螟的防治方法 | 第20-22页 |
| ·加强抚育 | 第20页 |
| ·灯光诱杀 | 第20页 |
| ·药剂防治 | 第20-21页 |
| ·人工摘虫 | 第21页 |
| ·生物防治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7页 |
| ·设置标准样地 | 第22页 |
| ·虫情调查 | 第22页 |
| ·卵、幼虫情况调查 | 第22页 |
| ·成虫情况调查 | 第22页 |
| ·气候情况调查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 ·整理数据 | 第23-24页 |
| ·相关性分析确定预报主导因子 | 第24页 |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24-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 ·资料整理 | 第27-30页 |
| ·气象资料整理 | 第27-29页 |
| ·虫情资料整理 | 第29-30页 |
| ·导入数据 | 第30-32页 |
| ·筛选测报因子 | 第32页 |
| ·建立预测预报模型 | 第32页 |
| ·输出结果及说明 | 第32-37页 |
| ·拟和性检验 | 第37-39页 |
| 4 预警体系的建立 | 第39-59页 |
| ·开发背景及其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 ·项目开发背景 | 第39页 |
| ·项目实现功能与意义 | 第39-40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0-42页 |
| ·用户需求 | 第40页 |
| ·功能需求 | 第40-42页 |
| ·性能需求 | 第42页 |
| ·系统设计分析及数据流程图 | 第42-49页 |
| ·完整事件表 | 第42页 |
| ·设计分析 | 第42-43页 |
| ·实体联系图 | 第43-44页 |
| ·数据流图 | 第44-47页 |
| ·数据字典 | 第47-49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49-51页 |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49页 |
| ·数据库之间表联系 | 第49-50页 |
| ·基本表视图 | 第50页 |
| ·表结构 | 第50-51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51-54页 |
| ·软件界面设计标准与规范 | 第51页 |
| ·编写目的 | 第51页 |
| ·界面设计思想 | 第51页 |
| ·界面设计原则 | 第51页 |
| ·其他界面约定 | 第51页 |
| ·竹螟虫害基础数据库界面设计 | 第51-54页 |
| ·竹螟虫害基础数据库代码 | 第54-59页 |
| 5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 ·结果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