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及其应用 | 第18-25页 |
2.1 PPP模式 | 第18-21页 |
2.1.1 PPP模式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较 | 第18-20页 |
2.1.2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2.2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分析 | 第21-25页 |
2.2.1 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22页 |
2.2.2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2-23页 |
2.2.3 基础设施建设运用PPP模式的条件分析 | 第23页 |
2.2.4 我国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2.2.5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3章 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收益分配的原则与效果评价 | 第25-30页 |
3.1 收益的定义 | 第25页 |
3.2 收益分配主体及其收益诉求 | 第25-26页 |
3.3 收益分配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3.4 收益分配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5 收益分配效果评价 | 第28-30页 |
第4章 基于Dematel法的PPP项目风险等级划分 | 第30-42页 |
4.1 PPP项目风险的识别 | 第30-35页 |
4.1.1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 第30-31页 |
4.1.2 PPP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 | 第31-32页 |
4.1.3 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 第32-35页 |
4.2 利用Dematel法将识别的风险划分 | 第35-40页 |
4.2.1 Dematel法介绍 | 第35-36页 |
4.2.2 举例说明—地铁L号线风险的Dematel法分析 | 第36-40页 |
4.3 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 第40-42页 |
第5章 PPP项目基于风险分担的收益分配模型建立与案例分析 | 第42-48页 |
5.1 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5.1.1 讨价还价博弈理论 | 第42-43页 |
5.1.2 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5.2 收益分配模型在地铁L线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