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肺纤维化的西医学研究概况 | 第10-19页 |
1 IPF危险因素 | 第11-12页 |
1.1 吸烟 | 第11页 |
1.2 环境暴露 | 第11页 |
1.3 感染 | 第11页 |
1.4 胃食管反流 | 第11-12页 |
1.5 遗传因素 | 第12页 |
2 IPF的发病机理研究 | 第12-14页 |
2.1 肺损伤学说 | 第12页 |
2.2 细胞和细胞因子学说 | 第12-13页 |
2.3 氧化/抗氧化失衡 | 第13页 |
2.4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 第13页 |
2.5 基因突变 | 第13页 |
2.6 其他 | 第13-14页 |
3 IPF治疗 | 第14-16页 |
3.1 吡啡尼酮 | 第14页 |
3.2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 第14页 |
3.3 N-乙酰半胱氨酸 | 第14页 |
3.4 秋水仙碱 | 第14-15页 |
3.5 尼达尼布 | 第15页 |
3.6 细胞因子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肺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9-29页 |
1 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认识 | 第20页 |
2 肺纤维化的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20-22页 |
3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法的认识 | 第22-23页 |
4 肺纤维化的中医临床实验研究 | 第23-24页 |
5 小结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金贝口服液病因病机与方义分析 | 第29-33页 |
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 第29-30页 |
2 金贝口服液方义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33-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第34页 |
1.3 IPF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34页 |
1.4 动物分组和给药 | 第34-35页 |
1.5 指标检测 | 第35-38页 |
1.5.1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5-36页 |
1.5.2 羟脯氨酸(HYP) | 第36页 |
1.5.3 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36-38页 |
1.6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2.1 金贝口服液对BLM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病理学的影响 | 第38-40页 |
2.1.1 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的病理学变化 | 第38-39页 |
2.1.2 各组大鼠肝、肾组织的的病理学变化 | 第39-40页 |
2.2 各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2.3 各组大鼠肺组织MDA、SOD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