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粉抗鸡球虫的药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1.1 鸡球虫病的病原及分类 | 第15页 |
1.2 鸡球虫病的危害及中药防治现状 | 第15-18页 |
1.2.1 鸡球虫病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2 中药对鸡球虫病的防治 | 第16-18页 |
1.3 青蒿素的来源及抗鸡球虫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青蒿素的概述 | 第18-19页 |
1.3.2 青蒿素的来源 | 第19-20页 |
1.3.3 青蒿素对球虫病的防治 | 第20-21页 |
1.3.4 青蒿素治疗鸡球虫病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青蒿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3-30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 | 第23-25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4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2.3 方法 | 第25-26页 |
2.3.1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 第25页 |
2.3.2 青蒿粗提取方法 | 第25页 |
2.3.3 青蒿粉制剂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2.4 结果 | 第26-28页 |
2.4.1 青蒿粉的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 | 第26页 |
2.4.2 青蒿素的含量及提取率 | 第26-27页 |
2.4.3 青蒿粉制剂工艺 | 第27-28页 |
2.5 分析与讨论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青蒿粉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30-36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材料 | 第30-31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3.2.2 主要试药 | 第31页 |
3.3 方法 | 第31-32页 |
3.3.1 薄层色谱鉴定方法 | 第31页 |
3.3.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31-32页 |
3.3.3 溶液配制 | 第3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4.1 薄层色谱试验结果 | 第32页 |
3.4.2 高相液相含量检测方法 | 第32-35页 |
3.5 讨论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青蒿粉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36-43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材料 | 第36-37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4.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6-37页 |
4.3 方法 | 第37-38页 |
4.3.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37-38页 |
4.3.2 加速试验 | 第38页 |
4.3.3 长期试验 | 第38页 |
4.4 结果 | 第38-42页 |
4.4.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38-41页 |
4.4.2 加速试验 | 第41页 |
4.4.3 长期试验 | 第41-42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42页 |
4.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青蒿粉抗鸡球虫药效研究 | 第43-52页 |
5.1 前言 | 第43页 |
5.2 材料 | 第43-44页 |
5.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5.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44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5.3.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5.3.2 球虫卵囊 | 第44页 |
5.3.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第44页 |
5.3.4 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5.3.5 盲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46-47页 |
5.3.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4.1 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观察 | 第47-49页 |
5.4.2 青蒿粉对鸡球虫病的作用效果 | 第49-50页 |
5.5 讨论 | 第50-51页 |
5.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