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机载雷达简介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真空铝钎焊技术概述 | 第13-16页 |
1.2.1 真空铝钎焊原理 | 第13页 |
1.2.2 真空铝钎焊设备 | 第13-14页 |
1.2.3 影响真空铝钎焊质量的关键参数 | 第14-16页 |
1.3 真空钎焊有限元分析的发展状况 | 第16-21页 |
1.3.1 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16页 |
1.3.2 有限元软件ICEPAK、ABAQUS 的简介 | 第16-20页 |
1.3.3 真空钎焊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热分析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2.1 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2.1.1 温度场概况 | 第22-23页 |
2.1.2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 第23-24页 |
2.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4-26页 |
2.1.4 温度场的泛函表达式 | 第26-28页 |
2.2 热应力的数学模型 | 第28-31页 |
2.2.1 热应力概述 | 第28-29页 |
2.2.2 热弹性理论基本方程 | 第29-30页 |
2.2.3 热应力的有限元方程 | 第30-31页 |
2.3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 | 第31-33页 |
2.3.1 焊接残余应力 | 第31-32页 |
2.3.2 焊接变形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真空钎焊炉及其加热特性 | 第34-43页 |
3.1 真空铝钎焊炉物理模型 | 第34-37页 |
3.2 真空钎焊炉热特性 | 第37-40页 |
3.2.1 真空热处理加热特点 | 第37页 |
3.2.2 产生加热滞后的主要因素 | 第37-38页 |
3.2.3 真空热处理炉的升温特性 | 第38-40页 |
3.3 真空钎焊炉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3.3.1 真空炉室的传热方式 | 第40页 |
3.3.2 真空炉室的温度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真空钎焊炉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3-54页 |
4.1 热辐射有限元 ICEPAK 的仿真 | 第43-47页 |
4.1.1 热辐射计算方程 | 第43-46页 |
4.1.2 ICEPAK 计算角系数的方法 | 第46-47页 |
4.2 真空铝钎焊炉加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4.2.1 真空炉加热工况 | 第47-48页 |
4.2.2 材料热物理性质的特征值 | 第48页 |
4.2.3 相变潜热 | 第48-49页 |
4.2.4 真空炉加热室模型的简化和建立 | 第49-50页 |
4.3 炉温均匀性的分析 | 第50-53页 |
4.3.1 炉温均匀性简介 | 第50页 |
4.3.2 真空铝钎焊的加热循环参数设定 | 第50-53页 |
4.3.3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分析与实测结果对比 | 第54-66页 |
5.1 工件的温度场仿真和验证实验 | 第54-56页 |
5.1.1 模拟工况 | 第54页 |
5.1.2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54-56页 |
5.2 夹具材料的温度场仿真和实验 | 第56-60页 |
5.2.1 建立模型 | 第56-57页 |
5.2.2 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 | 第57-60页 |
5.3 薄壁腔体的温度场仿真和实验 | 第60-63页 |
5.3.1 薄壁腔体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5.3.2 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62-63页 |
5.4 薄壁腔体的变形仿真 | 第63-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