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某跑车制动性能分析优化与防抱死制动系统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制动性能研究概况第12-15页
        1.2.1 国外制动性能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制动性能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汽车制动性理论基础第16-26页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1 多体系统动力学发展概述第16页
        2.1.2 多体系统建模理论第16-18页
        2.1.3 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求解第18-20页
        2.1.4 建模与求解的一般过程第20-21页
    2.2 汽车制动性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制动性评价指标第21页
        2.2.2 车辆制动过程受力分析第21-22页
        2.2.3 制动效能和制动方向稳定性第22-25页
        2.2.4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关系第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26-40页
    3.1 ADAMS/CAR 建模思路第26-27页
    3.2 ADAMS/CAR 闭环控制仿真机理第27-28页
    3.3 模型参数获取方法与整车模型简化第28-30页
        3.3.1 模型参数获取方法第28-30页
        3.3.2 整车模型的简化第30页
    3.4 跑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0-37页
        3.4.1 前悬架及前横向稳定杆模型第31-32页
        3.4.2 后悬架及后横向稳定杆模型第32-33页
        3.4.3 动力系统模型第33页
        3.4.4 制动系统模型第33-34页
        3.4.5 车身模型第34页
        3.4.6 转向系统模型第34-35页
        3.4.7 轮胎模型及路面谱的建立第35-37页
        3.4.8 整车系统模型第37页
    3.5 模型试验验证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制动性能仿真分析评价第40-55页
    4.1 直线制动性能仿真分析第40-45页
        4.1.1 仿真方法第40页
        4.1.2 仿真数据处理第40-41页
        4.1.3 仿真结果分析第41-45页
    4.2 弯道制动性能仿真分析第45-50页
        4.2.1 仿真方法第45页
        4.2.2 仿真数据处理第45页
        4.2.3 仿真结果分析第45-50页
    4.3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分析评价第50-54页
        4.3.1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第51页
        4.3.2 制动力分配系数第51-52页
        4.3.3 利用附着系数第52-53页
        4.3.4 制动力分配分析评价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跑车制动性能优化第55-68页
    5.1 遗传算法第55-57页
        5.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55-56页
        5.1.2 小种群遗传算法第56-57页
    5.2 制动力调节装置第57-58页
    5.3 制动性能优化第58-67页
        5.3.1 制动性能优化数学模型第58-63页
        5.3.2 制动性能优化方案第63页
        5.3.3 优化前后制动性能比较第63-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仿真研究第68-93页
    6.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第68-71页
        6.1.1 ABS 防抱死系统的分类及结构第68-70页
        6.1.2 ABS 防抱死控制原理第70页
        6.1.3 ABS 控制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第70-71页
    6.2 ABS 控制器模型设计第71-75页
        6.2.1 试验数据分析第71-72页
        6.2.2 模糊控制理论第72-73页
        6.2.3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73-74页
        6.2.4 ABS 液压控制的实现第74-75页
    6.3 防抱制动系统仿真实现第75-79页
        6.3.1 联合仿真基本步骤第76-77页
        6.3.2 防抱死制动系统仿真实现方法第77-79页
    6.4 ABS 制动系统评价第79-88页
        6.4.1 评价方法第79页
        6.4.2 车辆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第79-82页
        6.4.3 复杂附着系数路面仿真第82-88页
        6.4.4 ABS 制动系统评价第88页
    6.5 采用 ABS 前后制动性能比较第88-92页
        6.5.1 直线制动性能第88-90页
        6.5.2 弯道制动性能第90-92页
    6.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船舶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侧柏炭质量标准及止血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