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国多党合作的尝试时期 | 第11-19页 |
一、中国多党合作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尝试 | 第13-15页 |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尝试及其失败 | 第15-19页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时期 | 第19-28页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9-20页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理论前提 | 第20-23页 |
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第23-25页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时期的作用和特点 | 第25-28页 |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曲折发展和遭受严重破坏时期 | 第28-34页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曲折发展时期 | 第28-30页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 | 第30-34页 |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恢复、巩固和发展时期 | 第34-38页 |
一、从“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恢复 | 第34-35页 |
二、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提升到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 | 第35页 |
三、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党章,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第35-36页 |
四、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写入宪法 | 第36页 |
五、确定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制定了政协工作的一系列规则,使多党合作程序化 | 第36-37页 |
六、重申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要方针,实现领导班子的新老合作和跨世纪新老交替 | 第37-38页 |
第五章、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 第38-51页 |
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第38-43页 |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规范化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 | 第43-44页 |
三、进一步完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第44-49页 |
四、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法律化——制定政党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