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6页 |
引言:渴望自由之路 | 第6-8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对人的各种不自由现象的揭示 | 第8-14页 |
1、生产力低下与自然压迫 | 第8-9页 |
2、强制性分工、私有制与社会压迫 | 第9-10页 |
3、阶级(“虚幻的共同体”)对人的压迫 | 第10-11页 |
4、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 | 第11-12页 |
5、观念(意识形态)的统治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通往自由之路 | 第14-3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对人丧失自由的根源性分析 | 第14-18页 |
1、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 第15页 |
2、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 第15-16页 |
3、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 第16-17页 |
4、从人际方面来看,人与他人相异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异化劳动理论与自由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三节 解放与自由——对扬弃异化劳动路径的探讨 | 第20-26页 |
1、生产力的进步 | 第20-21页 |
2、推翻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 | 第21-23页 |
3、生产关系调整 | 第23-24页 |
4、自由劳动的赢获 | 第24-26页 |
第四节 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劳动的归宿与保障 | 第26-31页 |
1、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 | 第28-29页 |
2、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 第29页 |
3、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 | 第29-30页 |
4、国家个人同世界公民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自由人的联合体”何以可能 | 第31-36页 |
结语——探讨通往自由之路的现实意义 | 第36-38页 |
注释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4-47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