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泵站(压缩机)设备论文

复合型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供应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压缩天然气供应系统介绍第14-16页
    1.3 压缩天然气汽车发展前景分析第16-17页
        1.3.1 天然气汽车的环保性分析第16-17页
        1.3.2 天然气汽车的经济性第17页
    1.4 民用压缩天然气发展前景第17-18页
    1.5 加气站建设及相关产业链第18页
    1.6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18-21页
    1.7 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8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9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10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二章 常规站与母子站模式比较研究第25-53页
    2.1 加气站模式第25-26页
    2.2 我国 CNG 加气站模式的分析第26-28页
    2.3 母子站与常规站应用范围第28页
    2.4 母子站建设与运行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2.5 加气站站型方案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0-38页
    2.6 加气站站型方案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8-46页
    2.7 加气站站型方案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第46-51页
    2.8 模糊综合评价结论第51页
    2.9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压缩天然气常规站管网条件研究第53-74页
    3.1 稳态(静态)仿真模型第53-56页
    3.2 瞬变流动态模型第56-57页
    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7-58页
    3.4 稳态(静态)仿真模拟第58-69页
    3.5 子站改为常规站管网必要条件第69-70页
    3.6 改进管网压力控制方案第70-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压缩天然气负荷预测模型研究第74-99页
    4.1 影响因素分析第74-75页
    4.2 负荷预测方法第75-82页
        4.2.1 神经网络与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ze)方法第75-77页
        4.2.2 BP 算法第77-79页
        4.2.3 PCA (primary component analyze)理论第79-81页
        4.2.4 线性回归分析法第81-82页
    4.3 压缩天然气负荷预测模型第82-86页
        4.3.1 压缩天然气负荷预测三层神经网络模型第82-83页
        4.3.2 压缩天然气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第83-86页
    4.4 CNG 负荷预测结果分析第86-88页
    4.5 CNG 负荷预测结论第88-89页
    4.6 CNG 加气母站不均匀系数汇总第89-94页
    4.7 CNG 加气母站的负荷曲线第94-95页
    4.8 CNG 加气母站的日加气量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第95-97页
    4.9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利用率及安全性分析第99-121页
    5.1 加气母子站储气方式及利用率第99-103页
        5.1.1 加气站储气瓶组储气利用率分析第100-102页
        5.1.2 储气利用率分析结论第102-103页
    5.2 储气设施安全风险性分析第103-104页
    5.3 加气站工作环境危险特性分析第104-106页
    5.4 高压储气瓶组故障树安全评价第106-111页
        5.4.1 理论基础第107-108页
        5.4.2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瓶组火灾爆炸事故分析第108-109页
        5.4.3 构建故障树第109-110页
        5.4.4 结果及分析第110-111页
    5.5 加气站高压储气瓶组火灾事故后评价第111-117页
        5.5.1 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第111-113页
        5.5.2 储气瓶组失效概率模型第113-114页
        5.5.3 储气瓶组泄露危害概率模型第114-117页
    5.6 储气瓶组火灾失效后果评价模型应用第117-119页
    5.7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CNG 气瓶转运车运输调度优化模型第121-141页
    6.1 大系统优化理论第121-122页
    6.2 基于 Markov 理论建立母站转运车加气排队时间最小化模型第122-129页
        6.2.1 加气排队模型的建立第122-126页
        6.2.2 实例分析第126-129页
    6.3 费用最小的母子站间运输调度方案第129-136页
        6.3.1 转运车母子加气站站间运输调度模型的建立第129-132页
        6.3.2 站间运输调度模型的求解第132-133页
        6.3.3 站间运输调度模型的实例应用第133-136页
    6.4 压缩天然气运输路径优化模型第136-139页
        6.4.1 最优路径模型的建立第137-139页
        6.4.2 最优路径模型的实用意义第139页
    6.5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第141-144页
    7.1 结论第141-142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142-143页
    7.3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51-153页
附录第153-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理论与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下一篇:光环境测试系统精确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