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第1章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发展历程 | 第19-29页 |
1.1 ACLU诞生的历史背景 | 第19-22页 |
1.1.1 一战期间美国民众大规模的反战言论 | 第19-20页 |
1.1.2 政府对反战言论和思想的镇压 | 第20-21页 |
1.1.3 罗杰·鲍德温和ACLU的成立 | 第21-22页 |
1.2 ACLU的发展壮大与沿革 | 第22-26页 |
1.2.1 最初的时期—对言论自由的抗争(1917—1933) | 第22-23页 |
1.2.2 前进扩张与极权主义的波折(1933—1939) | 第23-24页 |
1.2.3 冷战的影响与组织的变革(1939—1954) | 第24-25页 |
1.2.4 光辉的年代—公民自由的大扩张(1954—1974) | 第25页 |
1.2.5 保守派领导的冲击与对绝对主义立场的坚守(1975—1990) | 第25-26页 |
1.3 ACLU的组织结构 | 第26-29页 |
1.3.1 ACLU的管理和决策机构 | 第26-27页 |
1.3.2 各州的分部机构 | 第27页 |
1.3.3“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基金会” | 第27-29页 |
第2章 ACLU为保护公民权利与自由而展开的各项历史活动 | 第29-41页 |
2.1 以公众的平等权利为目标的活动 | 第29-32页 |
2.1.1 ACLU在公众平等权利问题上的努力 | 第29-30页 |
2.1.2 案例之一:二战时期对日裔美国人的保护 | 第30-31页 |
2.1.3 案例之二:50 年代废除种族隔离教育的活动 | 第31-32页 |
2.2 以公众生活自由为目标的活动 | 第32-35页 |
2.2.1 ACLU在保护民众生活自由问题上的努力 | 第32-33页 |
2.2.2 案例之一:“女权运动项目” | 第33-34页 |
2.2.3 案例之二:“恩格尔诉维塔勒案” | 第34页 |
2.2.4 案例之三:“吴诉洛克耶案” | 第34-35页 |
2.3 以促进人权和确定政府责任为目标的活动 | 第35-38页 |
2.3.1 ACLU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的努力 | 第35-36页 |
2.3.2 案例之一:“基特洛诉纽约州案” | 第36页 |
2.3.3 案例之二:“布兰登伯格诉俄亥俄州案” | 第36-37页 |
2.3.4 案例之三:“斯科基案” | 第37-38页 |
2.4 以实现美国的司法正义为目标的活动 | 第38-41页 |
2.4.1 ACLU在美国司法正义问题上的努力 | 第38页 |
2.4.2 刑法改革项目 | 第38-39页 |
2.4.3 国家监狱项目 | 第39-41页 |
第3章 “9·11”后美国反恐斗争的泛化及对公民网络权利的侵袭 | 第41-45页 |
3.1 美国过度的反恐政策 | 第41-42页 |
3.1.1 国土安全部的成立 | 第41-42页 |
3.1.2 改革情报机构 | 第42页 |
3.2 反恐背景下美国公民网络权利受到的冲击 | 第42-45页 |
3.2.1 反恐背景下网络监听与感知项目的应用 | 第42-43页 |
3.2.2 对公众网络权利与自由造成的威胁 | 第43-45页 |
第4章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公众网络自由权利的捍卫 | 第45-51页 |
4.1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保障美国民众网络自由做出的努力 | 第45-48页 |
4.1.1 对《爱国者法案》的几次法律斗争 | 第45-47页 |
4.1.2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为维护民众网络自由的活动 | 第47-48页 |
4.2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捍卫公众网络自由的个案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向国家安全局(NSA)及司法部提起的诉讼 | 第48-49页 |
4.2.2 推动秘密法院提高透明度 | 第49页 |
4.2.3 国际组织诉美国情报局局长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