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绪 论 | 第10-14页 |
第1章 康德和克罗齐美学中的主体性 | 第14-20页 |
第2章 美学在二者哲学体系中的定位及对认识活动的思考 | 第20-32页 |
2.1 美学在二者哲学体系中的定位 | 第20-25页 |
2.1.1 康德哲学在人类思想中的地位及美学在其哲学中的定位 | 第20-22页 |
2.1.2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及美学在其中的定位 | 第22-25页 |
2.2 对二者认识活动的比较研究 | 第25-32页 |
第3章 对于美的理解与阐释 | 第32-54页 |
3.1 简单剖析二者的美学思想 | 第32-43页 |
3.1.1 康德的美学思想 | 第32-41页 |
3.1.2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 第41-43页 |
3.2 对二者的几个美学问题进行比较 | 第43-54页 |
3.2.1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 第43-45页 |
3.2.2 审美与道德的问题 | 第45-47页 |
3.2.3 审美无利害 | 第47-48页 |
3.2.4 两种形式主义美学 | 第48-49页 |
3.2.5 两种主体性美学之比较 | 第49-54页 |
第4章 以主体性为视角,审视二者对艺术的理解 | 第54-68页 |
4.1 康德艺术哲学中的主体性 | 第54-58页 |
4.1.1 目的论与主体性 | 第54-57页 |
4.1.2 艺术的生命:主体性 | 第57-58页 |
4.2 克罗齐的艺术哲学 | 第58-65页 |
4.2.1 “艺术即直觉”理论 | 第58-62页 |
4.2.2 对克罗齐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的论述:艺术独立性 | 第62-64页 |
4.2.3 克罗齐美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问题:分类问题 | 第64-65页 |
4.3 感情在二者艺术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65-68页 |
第5章 对自由的渴望和拥抱 | 第68-71页 |
注 释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 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