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印度系列”解读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杜拉斯生平简介 | 第8页 |
第二节 杜拉斯写作风格简述 | 第8-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对“印度系列”的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第二章“印度系列”的互文性特点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文本内部的“互文性”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整体创作的“互文性” | 第15-17页 |
第三节“互文性”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接受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多重镜像中的“印度支那” | 第19-28页 |
第一节 被重构的印度支那 | 第19-22页 |
1 现实中神秘的“交趾支那” | 第19-20页 |
2 文本中被幻化的“印度支那”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双重悖离的“印度支那” | 第22-25页 |
1 美丽的印度支那 | 第22-23页 |
2 破败的印度支那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法属殖民地视野下的印度支那 | 第25-28页 |
1 殖民地的天堂与地狱 | 第25-26页 |
2 夹缝中的杜拉斯 | 第26-28页 |
第四章“印度系列”中暧昧的人物形象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劳儿:走不出欲望的女人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安娜:传奇中的激情女子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女乞丐:边缘化的东方女性 | 第32-34页 |
第五章“印度系列”的哲学主旨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死亡的非自然主题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人类的生存困境 | 第36-39页 |
1 物质困境 | 第36-37页 |
2 精神困境 | 第37-38页 |
3 欲望困境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生存的终极哲学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