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Реферат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柳·乌利茨卡娅笔下的文学世界 | 第15-28页 |
第一节 备受文学界青睐的女作家——柳·乌利茨卡娅 | 第15-20页 |
一、布克奖获得者 | 第15-17页 |
二、作家对童年主题的初探 | 第17-19页 |
三、童年主题作品蕴藏的文化内涵 | 第19-20页 |
第二节“童年回忆性”书写及叙事特征 | 第20-24页 |
一、“童年回忆性”书写 | 第21-23页 |
二、叙事特征 | 第23-24页 |
第三节“回忆性书写”下的童年主题 | 第24-28页 |
一、童年的意义 | 第25-26页 |
二、回忆的目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童年主题作品——《四九年的童年》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平凡生活中的奇迹 | 第28-35页 |
一、人性的善良——《小白菜的奇迹》 | 第29-31页 |
二、勇敢的象征——《蜡鸭》 | 第31-32页 |
三、亲情的力量——《曾祖父—低语者》 | 第32-33页 |
四、折纸大师——《纸张的胜利》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四九年的童年》儿童视角下的奇迹主题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 第35-40页 |
一、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第35-36页 |
二、诗一样的纯净之美 | 第36-37页 |
三、复调结构的美学呈现 | 第37-40页 |
第三章 45-53年的“幸福”童年 | 第40-60页 |
第一节 童年回忆录《45-53年的童年:明天会幸福》 | 第40-43页 |
一、时代的面孔 | 第40-41页 |
二、历史的缩影 | 第41-43页 |
第二节 《45-53年的童年:明天会幸福》的出版意义 | 第43-46页 |
一、作家所肩负的使命 | 第43-45页 |
二、儿童所独具的真实性及对幸福的憧憬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成长于 45-53年背景下的儿童受到的社会影响 | 第46-53页 |
一、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因素——家庭生活与街道文化 | 第46-48页 |
二、城市与农村生活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 第48-51页 |
三、“酗酒”现象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 第51-53页 |
第四节 战争与死亡主题 | 第53-60页 |
一、《所有人都会死,斯大林也不例外 | 第54-55页 |
二、战争的纪念——《胜利日》 | 第55-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