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1 柿属植物 | 第14-15页 |
1.1.2 柿种质资源 | 第15-16页 |
1.1.3 柿的种质鉴定、品种改良等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柿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柿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 | 第17-18页 |
1.2.2 柿种质资源的形态学鉴定、评价 | 第18页 |
1.2.3 柿资源的细胞学研究 | 第18-19页 |
1.2.4 柿资源的化学分类研究 | 第19-20页 |
1.2.5 柿资源的同工酶研究 | 第20-21页 |
1.2.6 柿资源DNA分子标记研究 | 第21-22页 |
1.3 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6页 |
1.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标记 | 第22页 |
1.3.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 第22-23页 |
1.3.3 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 | 第23页 |
1.3.4 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23-24页 |
1.3.5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 第24页 |
1.3.6 序列特异性扩增区 | 第24页 |
1.3.7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4-25页 |
1.3.8 单核苷酸变异 | 第25-26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基于trnQ-rps16分析17种柿属植物亲缘关系 | 第29-3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2 总DNA提取 | 第30页 |
2.1.3 序列扩增和测序 | 第30-31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2 结果和分析 | 第31-35页 |
2.2.1 19份柿属植物试材trnQ-rps16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2.2 基于trnQ-rps16序列19份柿属材料的分支进化关系 | 第32-35页 |
2.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叶绿体DNA PCR-RFLP分析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 | 第37-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3.1.2 cpDNA区域选择与引物设计 | 第38页 |
3.1.3 DNA提取、PCR扩增和限制性酶切 | 第38-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2.1 柿及其近缘种cpDNA PCR-RFLP的多态性 | 第39-41页 |
3.2.2 柿及其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 | 第41-45页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ndhA和ITS序列分析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和柿种内遗传差异 | 第46-5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2页 |
4.1.1 材料 | 第46-49页 |
4.1.2 DNA提取 | 第49页 |
4.1.3 引物 | 第49-50页 |
4.1.4 PCR扩增,测序 | 第50-51页 |
4.1.5 酶切验证试验 | 第51页 |
4.1.6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4.2.1 柿属11份种间材料ITS、ndhA序列的同源性及遗传分歧 | 第52页 |
4.2.2 ITS、ndhA序列长度、G+C含量、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 | 第52页 |
4.2.3 基于ITS和ndhA序列11份柿属种间材料分支进化关系 | 第52-54页 |
4.2.4 基于ITS序列变异位点栽培柿种内聚类分析 | 第54-55页 |
4.3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64页 |
5.1 结论 | 第57-59页 |
5.1.1 基于trnQ-rps16分析17种柿属植物的种间系统发生关系 | 第57页 |
5.1.2 基于PCR-RFLP、ndhA和ITS分析柿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 第57-59页 |
5.1.3 基于ITS序列分析柿品种的遗传差异 | 第59页 |
5.2 讨论 | 第59-62页 |
5.2.1 17种柿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 第59-60页 |
5.2.2 柿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 第60-62页 |
5.2.3 基于ITS分析柿品种的遗传差异 | 第62页 |
5.3 建议与展望 | 第62-64页 |
5.3.1 创新点 | 第62-63页 |
5.3.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