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中产生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 第17-31页 |
(一) 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17-18页 |
1. 相互促进 | 第17页 |
2. 相互影响 | 第17-18页 |
(二) 西南地区主要大江大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8-23页 |
1. 雅鲁藏布江 | 第18-19页 |
2. 伊洛瓦底江 | 第19-20页 |
3.怒江 | 第20-21页 |
4.澜沧江 | 第21-22页 |
5.元江-红河 | 第22页 |
6. 长江-嘉陵江、乌江 | 第22-23页 |
(三) 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3-31页 |
1.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水质恶化 | 第23-27页 |
2.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抗干旱能力降低 | 第27页 |
3.地质灾害加重 | 第27-29页 |
4.动植物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 第29-31页 |
二、 西南地区水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现状 | 第31-38页 |
(一) 西南水资源保护地方法律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1. 云南省水资源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 第31页 |
2.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 第31-32页 |
3. 西藏自治区水资源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 第32页 |
4. 四川省水资源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 第32-33页 |
5. 重庆水资源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 第33-34页 |
6. 西南地区地方性法律法规简析 | 第34-35页 |
(二) 西南地区水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1. 新《水法》仍以行政管理为主导 | 第35页 |
2. 没有建立水权的交易流转制度 | 第35-36页 |
3. 水生态的刑事责任制度不够全面 | 第36页 |
4. 缺乏公众参与的明确规定 | 第36-37页 |
5. 现存水资源法还存在不少盲点 | 第37-38页 |
三、 国内外典型制度及启示 | 第38-46页 |
(一) 国外典型国家制度 | 第38-43页 |
1. 美国 | 第38-40页 |
2. 欧洲 | 第40-42页 |
3. 日本 | 第42-43页 |
(二) 国内其他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 第43-44页 |
1. 北京市水污染综合治理 | 第43页 |
2. 浙江省流域综合治理 | 第43-44页 |
3. 南京秦淮河治理 | 第44页 |
(三) 对西南地区水生态保护的启示 | 第44-46页 |
四、 完善西南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 第46-50页 |
(一) 重视西南流域环境建设,发挥水电工程的最大效益 | 第46-47页 |
(二) 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管理模式 | 第47页 |
(三) 健全和完善配套的法规,坚持依法治水 | 第47-48页 |
(四) 完善水资源保护刑事立法 | 第48页 |
(五) 建立西南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 第48-49页 |
(六) 促进公众参与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