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6-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2.1 财政分权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0-24页 |
2.2.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21-23页 |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23-24页 |
2.3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锦标赛晋升理论 | 第24-25页 |
2.3.1 锦标赛的定义 | 第24页 |
2.3.2 中国地方官员锦标赛晋升机制 | 第24-25页 |
2.4 财政分权的实践 | 第25-28页 |
2.4.1 财政分权对政府软预算约束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3 财政分权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 第27页 |
2.4.4 财政分权对公共社会福利供给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 | 第28-29页 |
2.6 小结 | 第29-31页 |
3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分析 | 第31-39页 |
3.1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1-33页 |
3.2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影响的数理分析 | 第33-37页 |
3.2.1 论模型的构建 | 第33-34页 |
3.2.2 财政分权和财政集权情况下的数理分析 | 第34-37页 |
3.3 小结 | 第37-39页 |
4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影响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39-55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9-43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43-47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43-44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44-47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7-53页 |
4.3.1 模型的构建 | 第47页 |
4.3.2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4.3.3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影响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55-5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5.2.1 优化地方官员考核体系 | 第56-57页 |
5.2.2 提高中央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力度 | 第57页 |
5.2.3 优先改善非高等教育教育支出水平和管理能力 | 第57-58页 |
5.2.4 调整政策倾向帮中西部留下更多人才 | 第58页 |
5.2.5 增加定向转移支付的精准化程度 | 第58-59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