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平均弛豫时间的计算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核磁共振探测原理 | 第14-22页 |
| 2.1 核磁共振探测过程 | 第14-16页 |
| 2.2 核磁共振探测信号的处理流程 | 第16-17页 |
| 2.3 初始振幅反演方法 | 第17-18页 |
| 2.4 QT 反演方法 | 第18-19页 |
| 2.5 平均弛豫时间的提取 | 第19-2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平均弛豫时间与水文地质参数的关系 | 第22-33页 |
| 3.1 孔隙大小的计算 | 第22-23页 |
| 3.2 平均弛豫时间与自由水及束缚水的关系 | 第23-26页 |
| 3.2.1 自由水与束缚水的计算 | 第23-25页 |
| 3.2.2 影响平均弛豫时间的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 3.3 渗透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 3.3.1 渗透率的计算 | 第26-27页 |
| 3.3.2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 3.4 渗透系数与导水系数计算 | 第29-31页 |
| 3.5 涌水量的计算 | 第31-3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地面磁共振探测数据估算水文地质参数实例 | 第33-42页 |
| 4.1 野外实测数据与反演解释 | 第33-37页 |
| 4.2 经验系数的估算 | 第37-4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软件设计 | 第42-52页 |
| 5.1 软件设计流程 | 第42-46页 |
| 5.1.1 QT 反演提取平均弛豫时间软件设计 | 第43-44页 |
| 5.1.2 渗透系数计算软件设计 | 第44-45页 |
| 5.1.3 导水系数计算软件设计 | 第45-46页 |
| 5.1.4 涌水量计算软件设计 | 第46页 |
| 5.2 软件的应用 | 第46-5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 第52-54页 |
| 6.1 主要工作内容 | 第52-53页 |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