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后危机时期长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4页
第1章 外向型经济理论概述第14-20页
    1.1 外向型经济内容阐释第14-15页
        1.1.1 外向型经济内涵界定第14-15页
        1.1.2 外向型经济的分类及特征第15页
    1.2 外向型经济的衡量标准第15-16页
    1.3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1.3.1 经济增长理论第16-17页
        1.3.2 比较优势理论第17-18页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1.3.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要素禀赋论(H-O 模型)第19-20页
第2章 长春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概况第20-34页
    2.1 发展历程第20-23页
        2.1.1 第一阶段(1978—1992 年)第20页
        2.1.2 第二阶段(1992—2003 年)第20-21页
        2.1.3 第三阶段(2003 至今)第21-23页
    2.2 取得的绩效第23-25页
        2.2.1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第23-24页
        2.2.2 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不断优化第24页
        2.2.3 贸易状况发生显著改变第24-25页
        2.2.4 口岸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第25页
    2.3 长春市与先进城市的差距第25-29页
        2.3.1 发展水平比较第26页
        2.3.2 投资环境比较第26-27页
        2.3.3 经营模式比较第27-28页
        2.3.4 出口结构比较第28页
        2.3.5 经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第28-29页
    2.4 长春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第29-34页
        2.4.1 国际发展机遇和挑战第29-32页
        2.4.2 国内发展机遇和挑战第32-34页
第3章 长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4-41页
    3.1 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3.1.1 实际利用内外资水平相对较低第34-35页
        3.1.2 外贸出口规模小,出口结构不合理第35-36页
        3.1.3 企业信心不足,对境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第36页
        3.1.4 地区间恶性竞争日益激烈,项目落位有随意性倾向第36-37页
        3.1.5 机场运力投入不足,口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第37页
    3.2 制约因素分析第37-41页
        3.2.1 特定的自然地理区位不具优势第37-38页
        3.2.2 经贸企业的自身素质低第38页
        3.2.3 招商引资的人文环境差第38-39页
        3.2.4 运作模式理念相对滞后第39-40页
        3.2.5 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弱第40-41页
第4章 促进长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第41-52页
    4.1 增强利用外资的战略效应第41-43页
        4.1.1 优化外资产业结构第41-42页
        4.1.2 扩大外资的溢出效应第42页
        4.1.3 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42页
        4.1.4 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第42-43页
    4.2 努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43-44页
        4.2.1 加快推进企业战略型调整第43-44页
        4.2.2 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第44页
    4.3 提升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第44-45页
        4.3.1 加强和改善进口商品调控第44-45页
        4.3.2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第45页
    4.4 调整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第45-48页
        4.4.1 进一步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第45-46页
        4.4.2 继续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第46页
        4.4.3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规模第46-47页
        4.4.4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第47页
        4.4.5 加大发展边境贸易第47-48页
    4.5 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第48-49页
        4.5.1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第48页
        4.5.2 利用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第48-49页
        4.5.3 引导外资向农业投入第49页
        4.5.4 加大面向东北亚的引资力度第49页
    4.6 提升“走出去”战略地位第49-52页
        4.6.1 加快培育跨国公司第50页
        4.6.2 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第50-51页
        4.6.3 鼓励企业深度挖掘自身优势第51页
        4.6.4 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合肥市S区城管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