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高耗能产业碳、硫税税收效应与制度设计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导言第15-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5-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文献述评第18-21页
        1.3.1 碳税研究述评第18-20页
        1.3.2 硫税研究述评第20-21页
    1.4 研究框架第21-22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22-24页
        1.5.1 创新之处第22页
        1.5.2 不足之处第22-24页
2 高耗能产业发展状况第24-33页
    2.1 总体状况分析第24-27页
    2.2 资源消耗状况第27-28页
    2.3 废气排放状况第28-31页
        2.3.1 二氧化碳排放状况第28-29页
        2.3.2 二氧化硫排放状况第29-31页
    2.4 环境税费制度第31-33页
3 高耗能产业碳硫税的CGE模型构建第33-48页
    3.1 模型设计第33-35页
        3.1.1 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3页
        3.1.2 变量与参数选择第33-35页
    3.2 模型构成第35-40页
        3.2.1 生产模块第35-36页
        3.2.2 贸易模块第36-37页
        3.2.3 收支模块第37-38页
        3.2.4 环境模块第38-39页
        3.2.5 均衡模块第39-40页
    3.3 高耗能产业的SAM表编制第40-48页
        3.3.1 SAM表基本构成第40-41页
        3.3.2 微观SAM表编制第41-45页
        3.3.3 模型的参数标定第45-48页
4 高耗能产业碳税模拟效应与税率设计第48-72页
    4.1 碳税极值区间设置第48-49页
    4.2 碳税模拟效应分析第49-61页
        4.2.1 基于全国视角的碳税模拟效应第49-51页
        4.2.2 基于河北视角的碳税模拟效应第51-54页
        4.2.3 基于辽宁视角的碳税模拟效应第54-56页
        4.2.4 基于山东视角的碳税模拟效应第56-59页
        4.2.5 基于广东视角的碳税模拟效应第59-61页
    4.3 最优碳税税率设计第61-70页
        4.3.1 单一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61-63页
        4.3.2 双重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63-67页
        4.3.3 三重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67-70页
    4.4 参数敏感性检验第70-71页
    4.5 碳税征收与使用第71-72页
5 高耗能产业硫税模拟效应与税率设计第72-97页
    5.1 硫税极值区间设置第72-73页
    5.2 硫税模拟效应分析第73-85页
        5.2.1 基于全国视角的硫税模拟效应第73-76页
        5.2.2 基于河北视角的硫税模拟效应第76-78页
        5.2.3 基于辽宁视角的硫税模拟效应第78-80页
        5.2.4 基于山东视角的硫税模拟效应第80-82页
        5.2.5 基于广东视角的硫税模拟效应第82-85页
    5.3 最优硫税税率设计第85-95页
        5.3.1 单一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85-87页
        5.3.2 双重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87-91页
        5.3.3 三重目标下的最优税率第91-95页
    5.4 参数敏感性检验第95-96页
    5.5 硫税征收与使用第96-97页
6 政策建议第97-102页
    6.1 加快实施碳税制度第97-98页
    6.2 推进实施硫税制度第98-99页
    6.3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第99页
    6.4 加速发展低碳经济第99-100页
    6.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100页
    6.6 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后记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城市供水行业效率研究--基于共同前沿方法
下一篇:人才质量因素对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