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QoS多指标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服务响应时间预测 | 第11-13页 |
1.2.2 可用带宽预测 | 第13页 |
1.2.3 可靠性预测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3.1 分布式QoS预测系统 | 第14页 |
1.3.2 服务QoS多指标预测 | 第14-15页 |
1.3.3 论文主要工作小结 | 第15页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7-22页 |
2.1 Web服务QoS概述 | 第17-18页 |
2.2 网络定位与响应时间预测 | 第18-19页 |
2.3 可用带宽预测 | 第19-20页 |
2.4 可靠性预测 | 第20-21页 |
2.5 PlanetLab平台 | 第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服务QoS多指标预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8页 |
3.1 QoS预测系统功能概述 | 第22-23页 |
3.2 旧版本的QoS预测系统 | 第23页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3-26页 |
3.3.1 离线测量 | 第24-25页 |
3.3.2 在线预测 | 第25-26页 |
3.4 性能需求分析 | 第26页 |
3.5 环境需求分析 | 第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服务QoS多指标预测方法 | 第28-41页 |
4.1 响应时间预测 | 第28-35页 |
4.1.1 离线测量 | 第29-32页 |
4.1.2 在线预测 | 第32-35页 |
4.2 可用带宽预测 | 第35-37页 |
4.3 可靠性预测 | 第37-40页 |
4.3.1 服务聚类 | 第37-38页 |
4.3.2 用户聚类 | 第38-39页 |
4.3.3 可靠性预测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服务QoS多指标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59页 |
5.1 总体设计 | 第41-45页 |
5.1.1 测量节点 | 第42-44页 |
5.1.2 其他功能模块 | 第44-45页 |
5.2 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 | 第45-54页 |
5.2.1 QoS在线预测 | 第45-49页 |
5.2.2 节点管理 | 第49-52页 |
5.2.3 测量策略动态调整 | 第52-53页 |
5.2.4 QoS预测接口 | 第53-54页 |
5.3 模块类图 | 第54-58页 |
5.3.1 节点管理监控功能相关类图 | 第54-55页 |
5.3.2 节点测量与定位相关类图 | 第55-57页 |
5.3.3 QoS预测相关类图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测试 | 第59-73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59页 |
6.1.1 硬件环境 | 第59页 |
6.1.2 软件环境 | 第59页 |
6.2 测试用例 | 第59-62页 |
6.2.1 响应时间预测接口测试 | 第60页 |
6.2.2 可用带宽预测接口测试 | 第60-61页 |
6.2.3 可靠性预测接口测试 | 第61-62页 |
6.2.4 性能测试用例 | 第62页 |
6.3 测试结果 | 第62-63页 |
6.4 实验验证 | 第63-72页 |
6.4.1 响应时间预测 | 第63-70页 |
6.4.2 可用带宽测量 | 第70-71页 |
6.4.3 可靠性预测 | 第71-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3-75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3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