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4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GFSM(2014)新变化与影响 | 第17-28页 |
2.1 整体分析 | 第17-18页 |
2.2 与GFSM(2001)的对比分析 | 第18-19页 |
2.3 对GFSM(2014)详细变化的分析 | 第19-26页 |
2.3.1 概念及分类 | 第19页 |
2.3.2 记录经济事件的时间 | 第19-20页 |
2.3.3 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2.3.4 财政收支分类体系 | 第21-23页 |
2.3.5 资产负债存量头寸核算 | 第23-24页 |
2.3.6 交易核算 | 第24-25页 |
2.3.7 其他经济流量核算 | 第25页 |
2.3.8 跨领域术语 | 第25-26页 |
2.4 新变化产生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1 GFSM(2014)新变化的总体影响 | 第26-27页 |
2.4.2 GFSM(2014)新变化的关键影响 | 第27-28页 |
3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现状及与GFSM(2014)的差距 | 第28-36页 |
3.1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总体概况 | 第28-30页 |
3.1.1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覆盖范围 | 第28-29页 |
3.1.2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核算原则 | 第29页 |
3.1.3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的核算基础 | 第29页 |
3.1.4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的核算框架 | 第29页 |
3.1.5 中国政府财政收支统计指标 | 第29-30页 |
3.2 中国政府财政统计与GFSM(2014)的差距 | 第30-36页 |
3.2.1 政府财政统计范围的差距 | 第31页 |
3.2.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原则的差距 | 第31-32页 |
3.2.3 财政收支分类体系的差距 | 第32-35页 |
3.2.4 政府财政统计框架的差距 | 第35-36页 |
4 中国实施GFSM(2014)的具体问题 | 第36-56页 |
4.1 推行权责发生制 | 第37-39页 |
4.1.1 现金收付制的弊端 | 第37-38页 |
4.1.2 推行权责发生制的建议 | 第38-39页 |
4.2 调整财政收入分类 | 第39-47页 |
4.2.1 中国财政收入按GFSM(2014)收入分类标准的重新分类 | 第39-45页 |
4.2.2 调整中国财政收入分类的建议 | 第45-47页 |
4.3 调整中国财政开支的功能分类 | 第47-54页 |
4.3.1 中国财政开支按照GFSM(2014)开支功能分类标准的重新分类 | 第47-53页 |
4.3.2 调整中国财政开支功能分类的建议 | 第53-54页 |
4.4 完善财政管理及报告制度 | 第54-56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